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吾家先宫詹,湖上集群公。
峨峨施都督,裘带泰芳踪。
将军不好武,雅歌酬诗筒。
书法犹入神,滇海红云红。
佳节殉亳社,良不负阿翁。
可怜故里第,书画随飘蓬。
犹馀残竹林,髣髴溯清风。
所幸佳宅相,尚贮墨妙浓。
阶前老书带,葱翠一百弓。
于今已三世,春秋享祀丰。
吁嗟此书带,故国遗臣封。
莫视作小草,行与乔木同。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扬州石刻文信公画像歌正德十年寿光刘侍御徵甫所勒其序云得之扬州文江公苗裔也乾隆八年扬人陆君钟辉乞予作歌
西湖天水昼冥冥,白雁飞过无坚城。庐陵相公脱虎口,来向淮南谁集兵。
可怜吴会少净土,剩馀扬州真州孤柱撑。李公苗公双忠贞,挥戈欲挽虞渊旌。
相公此来会逢适,合从或可缓颊成。两淮全力足恢复,所仗元老为主盟。
此策果成事难料,三宫未必向北平。岂知反间忽横生,李公既心动,苗公空泪零。
相公变作刘洙行,参从寥寥杜天卿。天教孤臣不遽死,芦中丈人舣舟迎。
将无岷江之神灵,神灵幸脱相公死,两淮从此莫扶倾。
李公颈血碧,苗公寨火青,夏贵老奴竟输诚。神伤间关出百死,再入瓯闽开行营。
空坑战败五坡絷,燕市三年目未瞑。魂随阳乌返沙汀,李公苗公迓九京。
一恸褰裳朝穆陵,百年潦尽寒潭清。厓山哀歌满祠亭,淮南俎豆亦争馨。
寿光柱史扶世教,绘图勒石昭精英。孙枝一叶尚足徵,定是惠州太守老云礽。
相公自具大光明,那须异人传慧灯。不是神梦告发绳,至今须眉还峥嵘。
我歌足当庙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