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生平

生平

5岁能诗,“始入小学”。
6岁“通声韵,工属对”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
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
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轶事典故

文学成就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野史逸闻

藏书之家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 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僳,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文字狱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弟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查岐昌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吴骞曾得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时代背景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作者《查慎行》的诗文
赏析

双石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韶州山石奇,英州山石秀。人言奇者雄,不若秀者瘦。

苍龙骨离立,岁久色微黝。脱落之而鳞,深埋无底窦。

结成岩洞势,润被沙水漱。玲珑具本性,蹙缩聚众皱。

斧凿绝铁良,中虚互通透。偶然遇好事,不吝高价购。

置之几砚帝,命曰小云岫。一拳殊不易,况敢望多又。

而我独何幸,归舟夸日富。熊鱼两得兼,彼美适邂逅。

款款俨欲飞,翩翩若相就。人间陆贾装,金玉难单究。

千金真俗物,至宝肯轻售。何如落吾手,出入在怀袖。

更拜谢故人,兹情亦良厚。

赏析

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 其六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一榻中安四面虚,放朝浑似放参余。箧中弃扇虫缘网,案上停镫鼠避书。

过隙光阴随梦去,就衰筋骨向阳舒。重帘可有纤埃到,敝帚残箕罢扫除。

腷膊声中好送寒,偶然为客设棋盘。后来或者居人上,先处无如占地宽。

黑白当前饶胜算,高低随分有争端。老夫兀兀支颐坐,看似分明下手难。

赏析

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 其十四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丛书三馆校仇忙,讶许间情付墨庄。樗本不材良匠弃,屠非绝技善刀藏。

冬菹剩饱园官菜,岁赐删除博士羊。转益从前素餐愧,大疱珍膳日分尝。

赏析

清远峡飞来寺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两岸势欲合,中被江流穿。上有佛者庐,飞来自龙眠。

神人所施设,是物无顽坚。想当创辟初,风雨驱神鞭。

凿开浑沌窍,巧贮聪明泉。僧房若蜂房,一一皆倒悬。

尔来几阅世,不计草木年。磐石具生机,长根外包缠。

波涛润其趾,日月行其颠。散为松柏香,聚作旃檀烟。

蔽亏东西景,轩豁子午天。呼猿在半空,日暮跻无缘。

清寒难久住,仍放出峡船。

赏析

石钟山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鄱阳吞天来,喷薄南出口。江流不能敌,抵北乃东走。

悬崖峙西湾,水势扫如帚。孤城艮其背,外捍赖两肘。

灵区聚神奸,石状杂妍丑。平铺理横截,旁罅中劈剖。

熊罴饥攫人,奇鬼起援手。蜂窠挂篙眼,鸟卵破瓮缶。

一一皆下垂,中空无一有。有时应鞺鞳,照影见星斗。

忽然风喧豗,声作蒲牢吼。年深追蠡坏,兼恐石断纽。

惜哉坡公记,石刻泐已久。茫茫宇宙间,孰是真不朽。

赏析

金章宗手植松在寿安山西岭上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寿安山头一老松,从下仰视青童童。羽衣仙人拥盖立,柄短却作伛偻容。

我思蹑屩苦无伴,范老兴到许我从。婆娑初自枝亚入,中乃可置一亩宫。

四傍四枝分四面,侧理横出交蓬松。东西南北不相顾,意到各自成虬龙。

中间大枝裘挈领,高势一揽收群雄。其帝峭壁截牙角,直下千尺方藏锋。

苍髯翠尾掉空际,蜿蜒饮涧天投虹。千山万山似摇动,鳞甲未敛云濛濛。

须臾夕阳转西麓,胁下畟畟生微风。一声老鹤忽飞出,竽籁散入邻庵钟。

老僧指似时代古,手植传自金章宗。是时朔南罢兵革,贡使一一舟车通。

明昌泰和号极治,击球诈马习俗同。近郊亭馆恣游宴,逐兽不入深榛丛。

遗山野史有深意,国亡事去忍更攻。孤臣饮泣记旧恨,肯畏后世议不公。

洗妆楼空春月白,射柳圃废秋花红。一朝故物独留此,郁郁幸自蟠苍穹。

迩来四百四十载,坐阅桑海如飘蓬。轮囷差堪伍社栎,潇洒犹足骄秦封。

君不见报国门前数株树,托根悔落尘埃中。

赏析

鹰坊歌 其一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风林萧萧夏脱木,坊以鹰名似牛屋。其中最大名海青,戴角森然异凡畜。

我初识名自辽史,特产曾传女真独。楛矢同来肃慎庭,初时底贡犹臣服。

屡求难厌祸旋结,两国兴亡手翻覆。天教此物雄海东,自长窠雏成一族。

赏析

登芜湖浮图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落帽家山记几巡,弟兄南北各伤神。茱萸明日重阳酒,五处登高各一人。

赏析

题蔡方麓修撰早朝图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水晶帘卷月如钩,侍史妆成尽下楼。比似早朝还较早,不教君起看梳头。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闾祠

查慎行查慎行 〔清代〕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