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生平事迹

  “沉字桥”上


  在虎贝乡文峰村、梅鹤村一带,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廊桥,曾经演绎过一段朱熹和陈普的“千古唱和”。话说,当年朱熹在古田杉洋创办兰田书院时,一夏日晌,午路过石堂顿觉得口渴,看到离桥百余米之处有一泉眼,于是下去喝了几口,那泉水居然有墨香味,他意识到“后数十年,此中大儒诞生。”顿时诗意大发,在路过在建的廊桥时,看到木匠并不在,遗有一墨斗和竹笔,便在一横梁上提诗“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写罢,朱熹便离开,后木匠师傅以为是什么小孩在此涂鸦,于是拿起刨刀刨了许久,因为墨迹已经渗入木头,故只能将它安装上。因此,当时人们就叫它“沉字桥”。


  “千古唱和”


  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有鹧鸪数百绕屋之祥”,陈普在这里诞生。据说,陈普少年家贫,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五岁在田间见白鹭群飞而过,作《咏白鹭》云:“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其师听后,称赞不已。十二岁通晓四书五经。夏日与书友同游沉字桥,见桥亭横梁题有:“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的上联而无下联,低头思索片刻,便挥毫题对:“玄帝位尊金厥寿永万年”。笔力遒劲,对仗工整。陈普没有想到,此举成就了他和朱熹的“千古唱和”,陈普由此声名远扬。后来陈普听闻苏州大儒韩翼甫(韩是河北赵州人氏,辅广的学生,辅广是朱熹的门生)在浙东崇德书院授课,陈普求学心切,过了一年即往崇德书院深造。从此陈普便成为朱熹的三传弟子。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砺,他终于精通经史,名闻闽浙。


  志不仕元 设馆倡学


  南宋灭亡后,元朝朝廷听闻陈普多才,元世祖的谋士刘秉忠三次奏请授陈普为福建教授。陈普以陶渊明自励,三不赴诏。其咏竹诗云:“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意在保持名节,不去钻营取宠。他不肯做官,却回到家乡开办仁丰书院,且在书院中堂悬挂“志不仕元”横匾以明志,如今这块牌匾还被文峰村村民很好的保存着。


  四方学子闻其学识宗风,小小的山村书院,每年就学者竟有数百人。他治学师承冀甫传统,力倡朱熹正学,曾告诫门生:“性命、道德、五常、诚敬等字,在四书五经中如斗极列宿之在天,五岳四渎之在地,舍此无求,更学何事?”在教学上,他力倡理论联系实际,治经“不贵文词,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他在传授知识时还十分重视入学新生的选拔。《宁德文史资料·石堂轶事》载:“韩信同初入仁丰书院时,陈普还出了道题:‘竹片穿笋父克子’,韩信同答曰:‘稻杆缚秧娘抱儿’。先生听罢满口应诺收受入学,后来成了他的得意门生。”


  在他的熏陶下,不少门人既精于理学奥义,又能深入社会实际,求取真知灼见。出其门者,如韩信同、杨琬、余载等,皆为当时理学名士。


  宏扬朱熹正学


  为宏扬朱熹正学,陈普还先后在政和兴办德兴初庵书院,嗣应建阳乡贤刘烁之聘,主讲云庄书院,重辑朱熹门人黄干、杨复二人的《丧祭礼》及朱熹的有关著述,分十卷刊行于世。后来又在福州鳌峰书院、长乐县鳌峰书院任主讲。元武德四年(1311),莆中贤士闻其贤,礼聘至勿轩庄书院授课。在莆田讲学,他一呆就是18年,在那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理学人才。明嘉靖十四年(1535),江西路巡按陈裒在《石堂先生遗集》序中对他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石堂之学,实本辅氏,辅氏之学,出自考亭(朱熹)。真知实践,崇雅黜浮,自六经外,星历、堪舆、律算以及百家之书,靡所不究。后聘礼勿轩庄书院,而道行延建(福建)。目今莆中多贤,讲学造就,石堂殆为鼻祖。”同年新任宁德知县叶稠,为纪念陈普,将石堂仁丰寺改建为先儒陈惧齐祠,并塑像祀之。


  博学多艺 著作颇丰


  陈普不但精心教学,辅导学生成才,而且还博览群书,精研数理。在仁丰书院期间,他反复钻研聚铜铸刻漏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第三个春天里成功“应时升降,纤毫无爽。”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铸造,放在福州谯楼(即鼓楼)报时。


  据说,刻漏是古时一种计时器。在钟表发明之前,中国每个城市都设有鼓楼,配备专职人员预报时辰。宋代以后,因安上陈普发明的刻漏,报时就更为准确了。以福州鼓楼的刻漏为例,一天的误差只在20秒之内。许多古书中都记载到这一刻漏走时精确。从宋咸淳年间经元朝到明末,使用了近400年,仍然保持很高的精确度。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刻漏制作的高水平;如果保存到现在,一定是件极有价值的文物。遗憾的是,在清初就已下落不明。


  陈普在天文方面还著有《浑天仪论》一书。此书共分三卷:上卷是对浑天仪和浑象原理的论述;中卷介绍浑天仪的制作步骤和设计,附总图四种,分图十三种;下卷则介绍水运仪象台的设计与装置,附总图十一种,分图二十种,这些图纸是东汉后自有水力运转的天文仪器以来都没有的详细资料,极为珍贵。该书所述“浑天仪”可作天文观察、天象演习和昼夜报时三种用途,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天文钟”。陈普发现和运用这个原理,比欧洲人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早了四个世纪。这反映中国宋代在数学计算、仪器制造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据文峰村《村谱》记载: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曾派人到宁德石堂寻找《浑天仪论》。其实这部书已被陈普带到莆田去了。


  陈普一生著作甚丰,计有《周易解》、《浑天仪论》、《四书五经讲义》、《尚书补微》、《石堂集》(收入《两宋名贤》)、《武夷櫂歌》、《石堂先生遗集》十二卷(存蕉城图书馆)以及声律、天文、地理、阴阳术数等书数百卷(见《闽书)闵文振撰《道南委》)。


  身后之事 是个谜团


  陈普晚年居莆中达18年之久,到元朝至和元年(1328),终因年迈体衰,颈部生大痈肿(俗称颈虎)。病中,他十分思念家乡,其《寄园洲》七律有“风华登程去未归,忆想泪珠枕边流”之句,可见思乡之切。是年秋天病逝,享寿84岁,后归葬于故乡石堂山。


  在梅鹤村院后自然村有一陈普亩墓,墓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陈石堂先生之墓 咸丰四年菊月重修”。令人奇怪的上面并没有他妻子的碑文。按照当地的风俗,夫妻死后应同葬一墓。但据当地的民俗研究者黄垂贵介绍,墓中只葬有陈普一人,至于他的妻子及后人下落不明。如今在梅鹤、文峰村一带真的找不到陈普的后人(族人)。有人甚至于传言说,陈普根本没有娶妻生子。如果陈普没有后人,那么他死后,是谁送他归葬故里?但如果说他有后人,又为何不按古时风俗,把他的妻子也送回故里安葬呢?


  按照推理,陈普36岁时开始在家乡石堂开馆授学,当时他应是在家乡成家生子,或是携同妻子回乡授学。寓居莆田时,当时他的后人应已成人,或已成家,也可能没有跟随陈普前往莆田,而是留在了故里石堂。但在石堂,乡人们却说只有陈普父亲的墓,从未听到关于陈普后人只言片语,似乎自陈普以后,陈普后人(族人)在石堂就销声匿迹了……黄垂贵认为,最有可能是因为陈普几次忤逆了元朝廷的旨意,他本人都担心被加上“罪犯朝廷”的罪名,而四处游走讲学。其后人或族人更因担心被株连,或改名换姓,或迁移他处。


  史籍记载


  据《宁德县志》记载:先儒陈普墓在二十都石堂。明龚令颖祭墓文:“公本布衣,而名甚尊,死者何限,惟公永存。公之垂世,有德有言,斯文正脉,公得其门。我生虽后,幸官兹土,怀贤有自,式祭公墓。”除此处有陈普墓外,相传在石堂村东四里,地名为浮云平路和浮山岗头岭,俗称官祭后的地方也有陈普墓。当地村民感其贤,每年的清明都会去这三墓祭祀打扫。


  宋儒陈普,一生收徒无数,著作甚丰,身后事却是个谜团,这也许有待于史学家们细细地考证了。

参考资料:

1、 0

人物生平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陈普幼年励志发奋苦读,览四书五经。长大后,陈普潜心探研朱熹理学。咸淳初,投苏州大儒韩翼甫在浙东崇德书院就学,韩翼甫并将爱女玉蝉许配他。


  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兵南下,陈普遂隐居于石堂山,终日以穷经著述自娱。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宋亡,陈普以宋遗民自居,誓不仕元。元廷曾三次诏聘他为福建教授,均坚辞不就。他在石堂山(今属虎贝乡文峰村)仁丰寺里设馆倡学,招徒课艺。四方学子负笈从游者岁数百。在教学上,陈普力倡理论联系实际,治经“不贵文词,崇雅黜浮”,而“必真知实践、求无愧于古圣贤”。在其教导影响下韩信同、黄裳、杨碗、余载等人,皆为当时学以致用的理学名士。在精心教学,辅导学生成才的同时,陈普还精研数理。其间,他反复钻研聚铜铸刻漏壶,经无数次反复试验,终于第三年制成。此壶“应时升降,纤毫无爽”。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铸造,放在福建谯楼(即鼓楼)报时。


  延佑二年(1315年),陈普病逝于莆中,由其亲属扶柩归里,葬于石堂山。邑人缅怀其兴学育才之功绩,祀之乡贤祠。

参考资料:

1、 0
作者《陈普》的诗文
赏析

和开元余兄儒术误身

陈普陈普 〔宋代〕

安得茅茨美化流,弦歌多著武城游。
文章久矣经天地,孝悌非徒淑党州。
惟有命焉轲不谓,贫非病也宪何羞。
曼相能使人相类,莫信诗人浪诉愁。
莫逐嗟卑嗟老流,谋身先向吕宫游。
力耕不怕水和旱,笃信能行貊与州。
寡悔到头终得禄,不恒自古或承羞。
藜羹布被君休叹,五十无闻却是愁。
赏析

贺叔父为犹子成室

陈普陈普 〔宋代〕

五典三纲宇宙,千金九鼎祖宗身。
茶租急切同胞义,冰蘖规模一个仁。
日月照临伦理得,山川回合栋梁新。
教人以意非言语,此事由家更及民。
赏析

伯循和石堂后二首复依韵

陈普陈普 〔宋代〕

櫂歌一唱醒群迷,先有胸中九曲溪。
仁智之真常莹彻,过门不入亦山栖。
赏析

积雨写怀

陈普陈普 〔宋代〕

一片真线要反观,纤毫外物不相干。
乐天岂向青云乐,安土须从陋巷安。
日出扶筇天地喜,云深拨火鬼神看。
化机何啻亲兄弟,但与为徒有底难。
赏析

赤壁赋中四句·目遇之而成色

陈普陈普 〔宋代〕

人间何处看真色,午夜天心月满时。
无限凡夫空肉眼,凝眸决眦望西施。
赏析

不解算四首

陈普陈普 〔宋代〕

管晏商斯几揣摩,尽夸掌上有山河。
当身成就凭君问,孰与颜曾孔孟多。
赏析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陈普陈普 〔宋代〕

志土千载心,烂烂如斜河。
道路坦且修,况复阴雨多。
女骏不可说,牛痴无奈何。
赏析

程朱之学四首

陈普陈普 〔宋代〕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窍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赏析

孟子·存心养性

陈普陈普 〔宋代〕

心体能存无走作,油然义理自中生。
更无物欲相攻伐,萌蘖欣欣竞向荣。
赏析

孟子·大勇

陈普陈普 〔宋代〕

大勇非由血气充,性情义命本来公。
至刚至直纯天道,逆理其间何所容。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