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田家 / 伤田家

聂夷中 聂夷中〔唐代〕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月还未开始养蚕,就已成为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新谷已忍痛卖出。
这是用刀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
希望帝王之心,化作光明的烛火。
不照那豪华筵席,只照灾民空屋。

注释
粜(tiào):出卖谷物。
眼前疮(chuāng):指眼前的困难,眼前的痛苦。
剜(wān)却:挖掉,用刀挖除。 心头肉:身体的关键部位,这里喻指赖以生存的劳动果实。
绮(qǐ)罗:贵重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绫罗绸缎的人。筵(yán):宴席。
逃亡屋:贫苦农民无法生活,逃亡在外留下的空屋。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18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全诗八句四十字,展示了唐末农民遭受的严重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这首诗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把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描写得历历如绘,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同时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节制感情的功力。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描写残酷的高利贷剥削给广大农民所带来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

  开篇就揭露封建社会农村一种典型“怪”事:“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写出了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被迫借贷的悲惨境地。二月还未着手养蚕,五月稻子尚处青苗期,然而,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为济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驴打滚”的高利贷。“二”“五”月极言时间之早,这么早就背上阎王债,足以说明农民已到了山穷水尽、骨枯髓干的地步。“卖”“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眼前疮”固然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固然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但这比喻所取得的惊人效果决非“顾得眼前顾不了将来”的概念化表述能及万一。剜却性命攸关的“心头肉”以疗眼前毒疮,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旧伤未愈添新伤,穷困伴着死亡行,这就是对当时广大农民濒临绝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挖肉补疮”,自古未闻,但如此写来最能尽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直抒胸臆,尽吐胸中块垒,表达诗人对解决正在激化中的社会矛盾的希望和设想,深寄对“君主”的讥刺之意,表达改良现实的愿望,颇合新乐府倡导者提出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的精神。诗人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反映出作者存在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君王”所代表的个人利益。

  “君王”之“烛”只照地主豪绅,权贵达官,而其光不可射及逃亡的农舍,即客观反映其一向只代表豪富的利益而不恤民病,不满之意见于言外,妙在运用反笔揭示皇帝昏聩,世道不公。

  “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农家卖青破产的原因,又由“逃亡”二字点出其结果必然是:“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呼号而转徙,饥渴而顿踣”,“非死而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充满作者对田家的同情,并含蓄而尖锐地讥刺了“君王”的不恤黎庶,使读者能够透过黑暗的社会现实,思味出那激化社会矛盾的真正罪手。

  这首诗之所以向为人们所传诵,除了它真实而带有高度概括性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农民的痛苦生活、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之外,还在于它有高超的表现技巧。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对农民被迫借取高利贷及其更惨痛的后果,诗人并未明白道出,而是用“剜却心头肉”以“医得眼前疮”来比喻之。剜肉补疮,并非根本的疗毒之策,它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新局面。这样以剜肉补疮来比喻农民以借高利贷济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过了,也是再具有高度概括力不过的了。这个比喻,一方面使诗歌的形象具备了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使有限的形式容纳了无限广阔深厚的社会内容。

  其次,鲜明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给历历如绘的描写出来了。“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对“君王”的希冀之语,但其中却包含了双重对比的意味。从“君王”的角度来说,恩泽不均,只顾富室,不恤贫苦,这一对比,就把“君王”的阶级立场给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边是权贵豪门华丽的衣着,丰盛的筵宴,一边却是无衣无食,贫困破产,逃亡在外。这一对比,就把地主富室用高利贷剥削农民的严重恶果给突现出来了。如此形象的对比,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给烘托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颇质朴通俗,感情也很真诚感人,充分显示了聂夷中驾驭语言、节制感情的功力。胡震亨论唐诗,认为聂夷中等人“洗剥到极净极省,不觉自成一体”,而“夷中诗尤关教化”(《唐音癸签》),从此诗即可看出。其所以如此,与语言的朴素凝炼同取材造境的典型都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05-1306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可与李绅《悯农二首》前后辉映的聂夷中《咏田家》。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05-1306
聂夷中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猜您喜欢
赏析

燕支行

王维王维 〔唐代〕

〔时年二十一〕
汉家天(一作大)将才且雄。
来时(一作时来)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
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
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
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
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仇只是闻尝胆。
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白日寒。
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
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麟锦带佩吴钩。
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
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
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虽令赴汤火。
终知上将先伐谋。
赏析

【正宫】小梁州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春游晚归

玉壶春水浸晴霞,景物奢华。彩船歌管间琵琶,青旗挂,沽酒是谁家?【幺】夕阳一带山如画,数投林万点寒鸦。曲水边,孤山下,游人归去,明月管梅花。

分得金字

涌金门外小壶天,骏马金鞭。屏山金翠画龙眠,金莲啭,金柳曲阑边。【幺】金波满捧金杯劝,舞春风半趄金莲。金缕衣,金罗扇,五人金钏,醉上戗金船。

避暑即事

两峰晴翠插波光,十里横塘。画楼帘影挂斜阳,谁凝望,纨扇掩红妆。【幺】莲舟撑入荷花荡,拂天风两袖清香。酒醉归,月明上,棹歌齐唱,惊起锦鸳鸯。

访杜高士

杖藜十里听松声,隐隐相迎。飞来峰下树青青,添清兴,流水玉琴横。【幺】拂云同坐苔花磴,桂飘香满地金星。山影寒,天光净,野猿啼月,诗在冷泉亭。

雪晴诗兴

冰壶光浸水精寒,好景人间。暗香来处是孤山,寻梅惯,诗思压驴鞍。【幺】琼姬争卷珠帘看,画船中歌舞吹弹。明月残,白石烂,宝花楼阁,十二玉阑干。

湖山堂上醉题

渔翁蓑笠钓船孤,棹入蓬壶。湖山堂上柳千株,芭蕉绿,凉影翠扶疏。【幺】东坡旧日题诗处,喜无人任我歌呼。半醉时,秋山暮,一行白鹭,万朵锦芙蕖。

赏析

【越调】天净沙_书所见窥帘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书所见

窥帘口语喧阗,避人体态婵娟,门外金铃吠犬。谁家宅院?杏花墙以秋千。

松阳道中

松阳道上敲吟,柳阴树下披襟,独鹤归来夜深。梦回仙枕,清溪道土相寻。
赏析 注释 译文

浪淘沙·杨花

李雯李雯 〔清代〕

金缕晓风残,素雪晴翻,为谁飞上玉雕阑?可惜章台新雨后,踏入沙间。
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轻弹。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秦楼·大石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三首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注释 译文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李煜李煜 〔五代〕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烟深水阔

李白李白 〔唐代〕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