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祭十二郎文

韩愈 韩愈〔唐代〕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 。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

  (转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祭文中的千年绝唱——韩愈《祭十二郎文》
  南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不管我们对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评价,吟诵之下,都不能不随作者之祭而有眼涩之悲。

  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与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对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感生命瓢忽,倍增哀痛。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原本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亲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陇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这种自由化的写作形式,使作者如同与死者对话,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语言朴素,行云流水
  这篇祭文强烈的感情力量,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它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长长短短,错错落落,奇偶骈散,参差骈散,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疑问、感叹、陈述等各种句式,反复、重叠、排比、呼告等多种修辞手法,任意调遣,全依感情的需要。再加之作者取与死者促膝谈心的形式,呼“汝”唤“你”,似乎死者也能听到“我”的声音,显得异常自然而真切。这样全文就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气势和令人如闻咳謦的感情氛围。文章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拥抱住了它的读者。

  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整体感知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到韶州(今广东韶关)。韩愈回到故乡后,适逢中原战乱,遂到江南宣城避难,这就是祭文中所说的“又与汝就食江南”。

  自“承先人后者”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一小段,是写得很感人的一段。字里行间,流露出形单影只的凄苦之情,及对嫂嫂的无限感念。前面那一段铺叙家世,为颠沛流离中的嫂嫂的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增加了浓重的感伤之情,及无限的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通过嫂嫂的两句话,把嫂嫂当时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活画了出来,并使人感受到两句话中凝集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力量。

  从“吾年十九”至段末,叙述了韩愈在十九岁以后至侄儿殁去之前的经过。

  祭文第二段开头几句是倒叙,叙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离别形影相依的侄儿的原因。自“诚知其如此”起,笔锋一转,直至段末,是韩愈为此而悲痛、失悔,还有得到侄儿死去的消息后,将信将疑的复杂情绪,以及为此而发出的深挚的慨叹。写得跌宕有致,情思深沉,感人至深。这一大段可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意在痛悔自己的去取。接着痛悔,又深入一层,回叙自己父兄的早死,和侄儿本来有可能多在一起呆些日子,共享天伦之乐,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在这一小段中,为了说明自己身体的病弱,一连用了三个“而”字,“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不仅加重了语气,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反衬并强调了本段末提出的问题,加强了作者的失痛感。

  接着思绪又深入一步,以将信将疑的口气描绘了自己内心感到的无穷的惶惑:这不可能是真的,世间没有这样的道理!准是传的信不确切。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奴仆名)的报告又怎么放在“我”的身边呢?在这一段对于内心惶惑的叙述中,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侄儿之死所引起的情感的剧烈震荡,不仅为结尾的天命无常的慨叹加重了分量,而且为下段的痛悔准备了心理条件,使下段的责备、失悔、哀惜、慨叹,语语仿佛从肺腑中沛然流出,使悲伤的情感逐步达到高潮。

  自“汝去年书云”起,至文末,包含几个小段:一是用回叙的手法,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及去世的日期;二是对于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三是表示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的心迹;最后则是深切的寄哀。

  在这一小段中,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

  祭文接着述说了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皆在今河南境内)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和你的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既属叙事,又是抒情。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为结束,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尚飨”,是祭文中常用的结束语,意谓请你来享受这祭品吧。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有删节)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读解

  全篇三大段之间,不但自有有机联系,而且一段之中,又分若干小段,小段之中,又有若干层次,层次当中,还有不少转折。以第二大段的前半段为例。一开始,作者先不直接写十二郎,而是先写自己。“吾年未四十”四句,是衰象,后来被传颂为写未老先衰的名句,这是一层。“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是长辈的例子,又是一层。以下四句,一句写一层意思,说明自己将死,要十二郎早来相会。这是第一小段。下面“孰谓”两句一转,便过到十二郎之死。这种写法,是上文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特别可哀。“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太使人悲哀,在这个巨大的打击下,作者神志恍惚,不相信这是事实,所以下面紧接着一转,发出三个疑问,“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然后从信说到疑,一层;从疑又说到信,又一层;最后把十二郎之死归咎于天,归咎于神,归咎于理,得出“寿者不可知”的结论。这是第二小段。从文意讲,十二郎之死,于此已经写完,此段已可结束,但“虽然”两字一转,又上承开头“而发苍苍”一段而翻进一层,写自己的衰象更加严重,又回到自己之将死。“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是说自己不久也要跟在十二郎的后面死去,讲的本来是一件不幸的事,可是下面突然一转,又变成了幸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作者已经痛不欲生,所以视死为幸了。这是第三小段。文章至此,已将作者和十二郎两个方面讲尽,但作者还不结束,又上承第二小段写二人之子之难保。这是第四小段。以上可以看出,短短一段当中,层次转换,变化无穷,有如万水回环,千峰合抱。而这一切在作者说来,不过是将情将事如实叙写,并未有意去精心结撰,过接转换,显得非常自然,看不出丝毫造作之迹。这种不刻意追求结构而结构自妙,在古今都是不可多得的。

  除了结构方面有韩文的共同特点之外,此文还有它独具的显著特色。

  读完这篇祭文,我们最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全篇自始至终,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作者在此文结尾的这句话,表明它是因情而写,所写皆情,整篇祭文都是作者用感情所写成的。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也就是十二郎的父母)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这里有怀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愤,有内咎,有期望,全篇每句每字,都可看到作者感情的奔流。

  此文不但全篇写情,而且写得非常真,非常深,历来被称为“至情”之文。作者从自己的不幸身世,说到同十二郎的情谊,说到十二郎之死和善后事宜,不加修饰,不作渲染,完全从肺腑中流出,全都是骨肉至情的真实流露。开头的“少孤”“兄殁”“吾与汝俱幼”,看去似乎很平淡,却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和眼泪,写得很沉痛。嫂嫂的惨不忍闻的话和“抚汝指吾”的慈爱而又凄楚的神情,对自己离家谋生的深沉悔恨,得知十二郎死讯后的悲痛心情,也无不情真语真,悲酸无限。我们还可看到,作者抒写时非常坦率,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没有丝毫隐避,一任感情自然倾泻。例如写自己离家的目的,明白地说是以“求斗升之禄”,要是别人,恐怕就不会这样直截了当,很可能不是闭口不说,就是另外安上一个什么冠冕堂皇的名目。想到二人之子,说:“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按照旧时的忌讳,这样的话是不吉利的,由此正可看出作者此时悲痛至极,因而什么也不顾忌了。末尾将十二郎之死完全归罪于自己,说自己“行负神明”“不孝不慈”,更是披肝沥胆的恸哭长号。清代叶燮论诗文,有重“胆”之说:“无胆则笔墨畏缩”,“欲言而不能言,或能言而不敢言”(《原诗》)。韩愈此文,正称得上有胆,他既敢打破祭文的传统形式,又敢无话不说,所以才写出这篇千古传颂之作。

  不仅如此,我们细读全文,还可看到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篇中用“呜呼”“呜呼哀哉”这两个悲叹词,来表现这种变化情态,凡是用这种词的地方,都表示感情变得更加强烈。从第一个“呜呼”开始,可以看到,作者由含着眼泪的深沉倾诉,进而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至“汝之子始十岁”一段之末,连用两个“呜呼哀哉”,已经是号啕痛哭,感情发展到一个高潮。从“呜呼!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这个长句,声调急促,一气贯注,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字,中间不能断开,简直就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悲痛之情发展到最高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展,并不是直线的,在一度激烈之后,又伴随着一段虽然悲切但却较为平静的倾诉,这样或高或低,或疾或徐,就像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一样。结尾“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使人感到祭文已完,作者仍然悲哭不已。《古文观止》的编选者说道:“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这话是很有见地的。确实,读这篇祭文,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作者眼泪纵横的模样,还可听到作者痛哭的声音。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读者被它所打动。宋代大作家苏轼曾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它感人之深。

  正是为了抒情,此文在写法上也有着与一般祭文显著不同的一个特色:通篇以汝吾(你我)相称,好像同亡者家常对语一样,读来特别真切感人。开篇“告汝十二郎之灵”,作者不像一般祭文用“祭”字,而特别用一“告”字,意思是说:我在对你说话,你听着啊。这就使读者先留下一个印象:下面的话都是作者向十二郎的倾诉。

  把此文同韩愈以前和以后其他许多祭文比照读读,就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其他那些祭文,祭的是“死人”,文中内容大多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俨如对死者一生的评论,祭的是死者,实际上是讲给其他活着的人听。旧时祭文的写法大多如此公式化,所以为人传颂的不多。此文则不然。它写的全是作者同十二郎之间的个人家常琐事,通篇没有一句专门赞颂的话(只在行文中顺带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每字每句,都是讲给死者听的,而死者也好像并没有死,正在听作者讲话。篇中叙十二郎生前种种家庭琐事的段落,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在一起回忆往事。即使是讲十二郎之死的地方,也好像死者就在旁边倾听,例如讲死期死因一段,就像二人在一起核实情况一样。同时,文中不时插入一些问话,“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其然乎?其不然乎?”“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像是作者当着十二郎的面在问他,更增强了当面对语的意味。因为是讲给死者听的,所以文中不发半句议论,朴素如口语,全文反复曲折,好像絮絮叨叨,实则不觉其烦,而且越读越打动人。

  也是为了抒情,此文还特别注意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运用,从而增强了行文的感染力。不论在古文或白话文中,虚词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的古代散文,往往由于虚词运用的巧妙,使文章别具风采。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除一句之外,其他每句之末,都用一个语气词“也”字,因而使文章格外生色,是大家熟知的例子。在《祭十二郎文》的第二大段中,这一点也很突出。这段开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连用三个并列的转折连词“而”字。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以下,先是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又接连不断地连用三个“乎”字,三个“也”(同“邪”,作疑问语气词)字,五个“矣”字。这样连用连词和语气词,第一是可以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第二是可以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感人力量。由于连用“邪”“乎”“也”“矣”等语气词,就使这篇祭文在散体之中又含有韵味,节奏也更加顿挫有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选自《古典散文名作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有删节)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薛存义序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赏析

【南吕】一枝花 送人入道

李致远李致远 〔元代〕

白云留故山,晓月流清涧。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龙虎痴顽,正要别真
赝,都来方寸间。内丹成未饮刀圭,宦情远不登仕版。
  【梁州】无中有娇儿姹女,有中无火枣金丹。温温铅鼎清光烂。一泓水静,
一片云闲。一轮月满,一点神安。断七情宝剑光寒,避三尸午夜更残。秘天真离
坎交驰,纵玄旨乙庚配绾,炼希夷金木间关。药阑,岁晚,黄精满地和烟拣,安
排净蚌珠灿。耿耿灵台照夜阑,去蕙留兰。
  【尾声】辨清浊不在青白眼,夸悬解何劳道上肝。银海澄澄洞诸幻,快还,
九山,满地松风洞天晚。 孤闷
  花梢消杜宇魂,藕丝系鸳鸯足。春风丹凤只,夜月翠鸾孤。对景萧疏,空忆
如簧语,最添心上苦。冷清清沉水香残,昏惨惨灯花穗吐。
  【梁州】东墙女空窥宋玉,西厢月却就崔姝。便休题月下老姻缘薄。风流偏
阻,好事多辜。蓝田隐璧,沧海遗珠。桃源洞山谷崎岖,阳台路云雨模糊。书斋
中勉强韩香,兰房中生疏郑五,泾河边不寄龙书。怨苦,自取。世间情知他是甚
娘般物,自嗟叹静思虑。直教柳下惠开门不秉烛,薄命寒儒。
  【尾】一天愁寻杀裴生杵。千点泪啼斑湘女竹。一轮皓月当空正隐在云雾。
量半幅,素楮,诉不尽燕燕莺莺半分语。
赏析

【中吕】红绣鞋_怀古金字淡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怀古

金字淡桥空柳浪,翠微深门掩苔墙,两袖波光钓斜阳。孤山花已老,双井水犹香,记神仙诗句响。

西湖雨

删抹了东坡诗句,湖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行云神女梦,泼墨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

简吕实夫理问

挥翰墨雪车冰柱,列神仙玉珮琼琚,一舸红香占西湖。云山频管领,莺燕任追呼,别是个风月所。

赏析

【双调】水仙子_维扬遇雪芦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维扬遇雪

芦汀渐渐蟹行沙,梅月昏昏鹤到家,梨云冉冉蝶初化。透朱帘敲翠瓦,莫吹箫不必烹茶。玉蓑衣人堪画,金盘露酒旋打,预赏琼花。

道院即事

炉中真汞长黄芽,亭上仙桃绽碧花,吟边苦茗延清话。玄玄仙子家,小舟横浅水平沙。芳草眠驯兔,绿杨啼乳鸦,门掩青霞。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半儿·落花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酒边红树碎珊瑚,楼下名姬坠绿珠,枝上翠阴啼鹧鸪。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赏析

杂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乔吉乔吉 〔元代〕

第一折

(冲末扮王府尹领张千上,诗云)束发随朝三十生,官居京兆有威权。可怜清操如秋水,不受人间枉法钱。老夫姓王名辅,字公弼。祖贯东京人氏。自中甲第以来,累蒙擢用,随朝数载。因老夫廉能清正,口无恶言,心无妄虑,常孜孜于忠孝,不数数于功名。谢圣思可怜,所除长安府尹之职。不幸夫人早亡,止有一女,小字柳眉儿,年长一十八岁,未曾许聘。圣人赐俺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永为家宝。老夫将金钱与女孩儿随身悬带,教他避邪驱恶。今奉圣人的命,明日三月初三,但是在京城里外官员,市户军民,百姓人家,或妾或女,都要赴九龙池赏杨家一捻红。那九龙池,周围牵红绳为界。红绳里是文武官员家妻妾女孩儿,红绳外是军民百姓家妻妾女孩儿,系是圣语,非同小可。老夫叫将女孩儿出来。分付他明日去九龙池赏杨家一捻红。孩儿那里?(旦同梅香上,云)妾身是王府尹的女儿,小宇柳眉,正在绣房中做女工。父亲呼唤,不知有甚事。(梅香云)老相公在前庭呼唤哩。(旦云)咱见父亲去来。(见科,云)父亲,叫你女儿有何分付?(王府尹云)孩儿,叫你出来,不为别事。明日是三月三日,但是官员市户军民百姓妻妾女孩儿都要到九龙池上,赏杨家一捻红。我叫你来收拾细车儿须索前去。(旦云)父亲,我是未出嫁的女孩儿,怎生去的。(王府尹云)孩儿,此事非同小可。乃是圣人的特旨,并不敢隐一人。你须索走一遭去。(旦云)女孩儿从幼未曾出着闺门,我又不知路径,教我怎么去的。(王府尹云)孩儿,此事容易,明日驾起一辆细车儿,着梅香相伴,叫两个老成伴当伏侍你去。(旦云)既然如此。即当领命。(同梅香下)(王府尹云)张千,另着两个老成些的伴当,同小姐九龙池上赏杨家一捻红,疾去早来者。(同下)(外扮贺知章引从人上,云)小官姓贺名知章,字季真。四明人也。幼与李太白、韩飞卿为友。自别之后,小官任至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之职。今因小弟韩飞卿撺过卷子,未曾除授。此人则是贪恋酒色,无如奈何。今日小官在于私宅,聊备蔬酌与飞卿拂尘。此人酒互半酣,不知何往,小官问家人每,说道他九龙池上去了。此人带酒也,若到九龙池上,见了那贵家妻妾美女,必然惹事。左右,将马来,小官直至九龙池上,寻韩飞引即走一遭去。(下)(正末扮韩飞卿上,云)小生姓韩名翃,字飞卿,乃洛阳人也。学成满腹文章,撺过卷子,未审功名若何。小生有几个同志的故友,李太白、贺知章,此二人乃天下之大儒也,皆在朝为翰林院官职。小生自到京师,每日与知章学士则是樽酒论文。今日正与学士饮酒之间,听的九龙池上
,不论官员古户军民百姓人家妻女,都赏杨家一捻红。小生逃了席,往九龙池上赏玩走一遭去。想俺这秀才每至一官半职,非同容易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则我这仔剑生涯,几年窗下,学班马。吾岂匏瓜,指望待-举登科甲。

【混江龙】博得个名扬天下,才能勾宴琼林饮御洒插宫花。

(带云)如今有一等人,他也是秀才。(唱)恰便似珷玞石待价,斗筲器矜夸。现如今洞庭湖撑翻下范蠡船,尔陵门锄荒下邵平瓜,想当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厨,晋谢安黑喽喽盹睡在葫芦架。(带云)似这等秀才呵。(唱)没福消轩车驷马,大纛高习。(云)我早来到九龙池,是好景致也。你看那佳人才子,翠拥红遮,歌舞吹弹,是好受用也呵。(唱)

【油葫芦】我则见翠拥红遮似锦绣榻,六宫人忙并杀。谁不知开元宫里好奢华。眼见的翠盘香冷霓裳罢,可又早红牙声歇在梧桐上。投至得华清宫初出池,花萼楼扶上马,则他那辩风流天宝君王驾,簇拥着个娇滴滴海棠花。

【天下乐】不甫能凤舞鸾飞也那出翠华,则这喧也波哗。端的是景物佳,更和那荡春风禁城白万家。似神仙下碧霄,听箫韶隔彩霞,人都道蓬莱山则是假。(云)我来到九龙池上,被那风吹的我酒上面来,且去这池上周围看咱。(唱)

【那吒令】俺则见香车载楚娃,各剌剌雕轮碾落花。正孙乘骏马,扑腾腾金鞭袅落花。游人指酒家,虚飘飘青旗扬落花。宽绰绰翠亭边蹴鞠场,笑呷呷粉墙外秋千架,香馥馥麝兰熏罗绮交加。

【鹊踏枝】闹炒炒嫩绿草聒鸣蛙,轻丝丝淡黄柳带栖鸦,碧茸茸杜若芳洲,暖溶溶流水人家。子规声好教人恨,他只待送春归儿树铅华。

(旦同梅香上,云)妾身领父亲严命,今日是三月三日,着梅香引俺到九龙池上,玩赏杨家一捻红。来到此间,是好景致也呵。(正末见旦科,云)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唱)

【寄生草】他是一片生香玉,他是一枝解语花。则见他整云鬟掩映在荼蘼架,荡湘裙微显出凌波袜,露春纤笑捻香罗帕。那姐姐怕不待庞儿俊俏可人憎,知他那眉儿淡了教谁画。

(旦云)你看那边一个好秀才也。(正末云)你看此女子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唱)

【金盏儿】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掐,似轴美人图画。画出来怎如他?这娇娘恰便似嫦娥离月殿,神女出巫峡。(带云)韩飞卿也。(唱)我虽不能勾朝云和暮雨,也强似流水可兀的泛桃花。(旦云)我见了这秀才,不由我不动心也。(正末云)小生看了此女子容貌,乃天上人间第一的俊俏,再无其比。(唱)

【后庭花】你看那指纤长铺玉甲,髻嵯峨堆绀发。可便似舞困三眠柳,端的是这春风恰破瓜。我见他簇双鸦,将眼梢儿斜抹,美姿姿可喜煞。

【醉扶归】兀的不妆点杀锦绣香风榻,风流杀花月小窗纱,且休说共枕同衾觑当咱。若得来说几句儿多情话,则您那娇脸儿咱根前一时半霎,便死也甘心罢。

(云)这小姐与小生四目相视,颇有春心之意,怎得个信息相通可也好也。哦,我想从来这花间四友,莺燕蜂蝶,与人做美。我试央及你这四友记者:小生姓韩名翃,字飞卿。烦你与小生在那娇娘根前道个上覆咱。(唱)

【金盏儿】紫燕儿画檐外漫嘈杂,黄莺儿柳梢上日呱口扎,蜜蜂儿只恁的你可也无闲暇。蝴蝶儿少罪我把你厮央咱,黄莺儿怕你寻友处迷了伴侣,紫燕儿怕你衔泥处老了生涯。蝴蝶儿我怕你怯春寒花内宿,蜜蜂儿又则怕迟下你日暮树边衙。

(旦云)有心与那秀才说一句话,争奈有梅香在此。(梅香云)姐姐,天色晚了也,咱回去罢。若迟了,则怕老相公见怪。(旦云)梅香,老相公教我来,便回去得迟也不妨事。(背科,云)我见了那秀才,不由人心中牵挂。待要与他些甚东西为信物,身边诸事皆无,只有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与他为表记。(梅香云)姐姐,我和你回去罢。(旦云)梅香,咱略再玩一会去。(梅香云)姐姐,你怎生眼不转睛看那秀才则甚?(旦云)我是个闺门中的女孩儿,岂有此事。梅香,咱回去来。(遗钱科)(正末云)你看那小姐到有顾盼小生之意,被那梅香逼着去了,好生可怜人也。(唱)

【醉中天】他送春情便把金钗插,传芳信款把绣鞋踏,这搭儿恰便似阻隔着云山天一涯,则见他猛探身漾在车儿上。(带云)我欲待低头拾去来。(唱)我则怕人瞧见做风流话把,(做拾帕科)我这里推拾手帕,(带云)我道是甚么,原来是几文金钱。(唱)这姐姐也不是寻常百姓家。

(旦云)我心间万般哀苦事,尽在回头一望中。梅香,俺回去来。(下)(正末云)小娘子去了也。方才说道:"心间万般哀苦事,尽在回头一望中。"又与我这五十文金钱为信物。我也不顾生死,不问那里赶将去。(下)

(贺知章上,云)左右,兀那前头走的不是韩飞卿?(从人云)可知是哩。(叫科,云)韩秀才,相公叫你哩。(正末云)相公叫我怎的?(贺知章云)韩飞卿,你是何道理?你轻呵轻君子,重呵重小人。我和你正饮酒中间,你逃席来了。这九龙池上不是耍处。这里都是官宦人家小姐,你又有三分酒,也则怕酒后疏狂,惹下事玷辱斯文,跟我回家吃酒去来。(正末云)哥哥,休道是酒,便是玉液琼浆,我咽不下。小生有些紧要的勾当。(走科)(贺知章扯,云)你走那里去。有甚么勾当?(正末云)哥哥不知,小弟逃席至九龙池上,见一小姐生的如嫦娥离洛浦,仙子下瑶阶。我和他眉眼传情,临行说道:"心间万般哀苦事,尽在回头一望中。"(贺知章云)兄弟,这的是口头之言,不可深信。(正末云)他又与小弟一信物,我如今故此赶将去。(贺知章云)是甚的信物,你休瞒我。(正末唱)

【赚煞尾】这信物断送下客多愁,这信物欲买春无价。(贺知章云)我试猜咱。(正末云)哥哥试猜。(贺知章云)敢是罗帕藤箱玉纳子。(正末唱)也不是那罗帕藤箱玉纳。(贺知章云)既不是,可是甚的信物?(正末云)哥哥,小弟实不相瞒,是五十文开元通宝金钱。(贺知章云)这金钱小可人家怎能勾有,必然是官宦人家才有。那小姐为甚的与你来?(正末唱)这一场没诚实的姻缘人赐下,(贺知章云)这开元通宅非同小可,你要仔细。(正末唱)则他坐车儿傍挂着势剑铜铡。(贺知章云)兄弟,你看天色晚了也。(正末唱)你道是抹残霞,淡烟笼鹳鸂汀沙,落日千林噪晚鸦。(贺知章云)兄弟,你带酒也。你若要赶他。必然是宰相人家女子,不是耍处。(正末唱)遮莫足上侯世家,直赶到香闹绣闼,(贺知章云)我也不知情是何物,有这等事。(正末唱)我只待要倩宫莺衔出土阳花。(下)(贺知章云)兄弟去了也。想飞刨即学成满腹文章,不肯求进,仕途不中。此一去恐有疏虞,小官引着左右,不问那里赶将去。(诗云)能为君子儒,莫为小人儒。酷贪酒和色,枉读圣人书。(下)


第二折

(张千上,云)自家张千是也。从幼在这里伏待王府尹的。砟天相公在官家饮酒去了,着我在后花园中等候,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慌上,云)小生韩飞卿,因在九龙池上玩赏杨家一捻红,陡遇一小姐,眉眼传情,实有硕盼小生之意,又留下五十文金钱,以作表记。谁想那不做美的梅香,将那小姐催逼将去也。我待要赶时,不想撞着哥哥贺知章,缠住说话,不知小姐往那里去了,俺只索沿路儿寻将来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武陵溪可兀的韩王殴,韩工殿将着这五十文金钱,若金钱头的俺姻眷。抵多少家流出桃花片。

【滚绣球】俺两个厮顾恋,相离的不甚远,转过这粉墙东。哎哟可早则波玉人儿不见。恰便似隔蓬莱弱水三千,空着这流相思师桥水,锁春愁杨柳烟。对养的都是些嘴骨都乳莺娇燕。我这里问春风桃李无言,空着我烘烘醉眼迷芳草,(带云)若寻不见小姐呵,(唱)奸着我恼乱存心恨杜鹃,无计留连。

(云)我恰才见小姐入角门儿里去了,我与你寻将去,(张千云)这厮是甚么人?怎敢走入这里来?(正末云)这里是那里?你就敢阻住的我那?(唱)

【倘秀才】莫不是醉撞入深宅也那大院?莫十;是梦迷入瑶六也那阆苑?(张千云)你看这厮走的慌慌张张的。你是什么人?(正末唱)则我寻不见人台汉刘阮。(张千云)这厮好大胆也,直来到这里,岂不晓得侯门深似海哩?(正末唱)你道是侯门深似海,我正是色胆大如天,问哥哥这里到太学中近远?

(张千云)这厮是个秀才,你快出去,则怕老相公天。(王府尹上,云:)老夫王府尹,筵席已散,回我那私宅中去。(张千慌科,云)兀那秀才,你躲在一边,老相公回来了也。(正末云)似此怎了也。(唱)

【滚绣球】你着我怎动转,怎脱免?空着静巉巉的绿愁红怨,(张千云)那秀才,你好大胆也。老相公若见了你,可不肯轻轻的放了你也。(正末唱)则被你送了我也花里神仙。(王府尹云)左右,摆开头踏。慢慢的行。(正末唱)则见他气昂昂袅玉鞭,(王府尹云)左右,接了马者。(正末唱)醉醺醺下骏马宛(带云)韩飞卿也,(唱)这一场寻仙子可敢是非不善,畅好是受惊怕误入桃源。(王府尹做见科,云)这厮是甚么人?(正末唱)我是个诗坛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党狐朋恶少年,可着我急急煎煎。

(王府尹云)兀那厮,休说我这宰相府大院深宅,便是那小家儿有个门禁。这厮直走到我这后花园中来。老夫在这亭子上坐着。张千,准备大棒子者。(正末唱)

【醉太平】谁不知官人心有权,则俺这穷秀才难言,(王府尹云)你不见我摆列着手下人?(正末唱)你摆列着玉簪珠腔客三千。(王府尹云)你便飞也飞不出去。(正末唱)我如今飞不上九大,我不合擅入你这梨花院。大古来布衣上上金銮殿,可甚么笙歌引至画堂前,也是我时乖命蹇。

(王府尹云)兀那厮,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有甚么父母妻子兄弟亲眷,你细细的从实供来。(正末唱)

【呆骨朵】小生便无爷娘无兄弟无亲眷,(王府尹云)你做甚么生涯活计?(正末唱)生涯是断简残编。(王府尹云)你那里人氏?(正末唱)小生本贯洒南,(王府尹云)住在那里?(正末唱)寄所在帝辇。(王府尹云)你既然是秀才,曾科举来么?(正末唱)曾向贡院中撺了卷,金榜上将名显。(王府尹云)你既然撺了卷子。可怎生不曾除授?带酒踏践大臣衙舍,其罪非轻。(正末唱)我怎敢踏践这金谷园,(王府尹云)我且问你,因何进入府堂中来?(正末唱)我今日错迷入那个玉洞天。

(王府尹云)这厮说也说不过,夤夜入人家,非奸即盗,必定是个贼。(正末云)老相公是何言语,秀才家怎做的贼?(王府尹云)既然你不做贼,你怎潜入我后花园中?(正末云)老相公听小生说,有几个做贼的古人。(王府尹云)你看这厮说先前那几个做贼的。你说,老夫试听咱。(正末唱)

【滚绣球】那里有刺了臂的王仲宣,黥下额的司马迁,那里有警迹人贾生子建,那里有老而不死为谣的颜渊。(王府尹云)再有那几个古人做贼的来?(正末唱)有一个直不疑同舍郎,有一个毕吏部在酒瓮边,有一个晋韩寿曾偷香在贾充宅院,有一个匡衡曾将邻家墙壁凿穿。那里有偷瓜盗粟韩元帅,那里有钻穴逾墙闵子骞,小生委实的负屈衔冤。

(王府尹云)这厮带酒了也,据他欺我太甚,擅入园中,非奸即盗,难以恕饶。张千,与我吊将起来。等他酒醒呵,慢慢地问他,也未迟哩。(做吊科)(贺知章上,云)小官贺知章,我赶兄弟韩飞卿。有人说道见一个秀才带酒入这角门里去了。这府堂乃是王府尹的后园门,我试往那里看咱。(见科)苦也,苦也,可怎生将兄弟吊在那里。我索过去救兄弟。张千,报复去,道有贺知章学士在于门首。(张千报科,云)理会的,有贺知章学士在于门首。(王府尹云)道有请。(张千云)有请。(做见科)(王府尹云)早知学士到来,则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贺知章云)老相公恕罪,小官数日不曾相访,今日特来拜问,勿得见责。(王府尹云)知章学士,此一往何来?(正末云)哥哥,救您兄弟咱。(贺知章云)老相公,这秀才为何吊在此处?(王府尹云)学士不知,这秀才好生无礼,擅入老夫后花园中,非奸即盗。我见他有酒也,将他吊在这里,等他酒醒了呵,我到底不饶了他里。(贺知章云)老相公认得此人来么?(王府尹云)老夫不认的。(贺知章云)圣人也多曾与老相公说,则此人便是撺过卷子韩飞卿。(王府尹云)谁是韩飞卿?(贺知章云)则此人便是韩飞卿。(王府尹云)则他便是韩飞卿?张千,快放他下来。(做放下科)(王府尹云)老夫久闻先生高才雄笔,文华富丽,锦绣珠玑。今日得见尊颜,实乃老夫之万幸也。(正末云)老相公,小生适间多饮了几杯酒,误入潭府园中,万望老相公恕罪。(王府尹云)老夫适问不认得先生,多有冲渎,望勿见责。(正末云)此乃小生之过,惶恐惶恐。(王府尹云)哎,好一个有道理的人也。知章学士,老夫有句话,可是敢说么?(贺知章云)老相公,有话但说不妨。(王府尹云)学士,闻知此人虽然应过举,未蒙除授。老夫有心待请他在家安歇,不敢说做门馆,则是早晚与老夫讨论些典。末知飞卿允与不允。知章学士替老夫问他一声,看飞卿意下如何。(贺知章云)老相公所言之事,不必去问。此人比众不同,腹隐司马之才,心似祢衡之傲,内心刚烈,外貌欠恭。今岁撺过卷子,早晚除授,怎肯与人做门馆?老相公请勿开言。(王府尹云)学士,或允或不允,只在飞卿根前说一声,可也好也。(贺知章云)好波,小官说则说,则怕他不肯。飞卿,我有一句话与你说知。(正末云)哥哥,于礼所当者言之。(贺知章云)我说,你允不允可不干我事。老相公说来,我料兄弟你也不肯。老相公着兄弟在他府中做门馆先生,未知兄弟意下如何?(正末云)恁兄弟愿随鞭镫。(贺知章云)好也,我道他不肯。兄弟,你撺过卷子,早晚听命,便除授官职,可
怎生与人家做门馆那?(正末云)您兄弟曾算命来,说我命里也无那官分,只有分做门馆先生。(唱)

【倘秀才】谢你个贺知章举贤的这荐贤,便是这韩飞卿荣迁也那骤迁。你着我在桃源洞收拾些学课钱。着宋玉为师范,巫娥女做生员,小生也乐然。(贺知章云)老相公,飞卿兄弟不肯做门馆,小官磨了半截舌头,才得依允。(王府尹云)多谢了学士,先生房中用的物件,老夫尽皆准备。(正末云)小生不用别物。(唱)

【叨叨令】也不用龙蛇影动端溪砚,我则待燕莺期称于飞愿。谁待要顽涎醉倒琼林宴,我则怕鸳鸯不锁黄金殿。则被你称了心也么哥,则被你称了心也么哥,煞强似占鳌头稳步瀛洲选。

(王府尹云)张千,打扫书房,就着先生安歇。(贺知章云)老相公,着兄弟且到店肆中收拾行李,明日早到府中来。(王府尹云)也说的是。(正末云)老相公,小生收拾行李,明日早来。(贺知章云)飞卿好大胆,却怎生做这等勾当?你带酒直走到他府中,不是我呵,久后怎见你那同堂故友?(正末云)哥哥,不妨事。你那里知道。(唱)

【煞尾】我本是个花一攒、锦一簇芙蓉亭,有情有意双飞燕,却做下山一带、水一派竹林寺无影无形的并蒂莲。愁如丝,泪似泉,心忙杀,眼望穿,只愿的花有重开月再圆,山也有相逢行也有穿,须觅鸾胶续断弦,对抚瑶琴写幽怨,闲傍妆台整鬓蝉,问品鸾箫并玉肩,学画娥眉点麝烟。几时得春日寻芳头划轩,夏藤簟纱厨枕臂眠;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指淡月疏星银汉边,说海誓山盟曲槛前;唾手也似前程结姻眷,绾角儿夫妻称心愿。藉丝儿将咱肠肚牵,石碑丕将咱肺腑镌,笋条儿也似长安美少年,不能勾花朵儿似春风玉人面,干赚的相如走偌远,窄着我赶上文君则落的这一声喘。

(贺知章云)老相公,小官多有深扰,异日必当酬答。飞卿兄弟明日早来,老相公当以重待,无相轻也。(下)(王府尹云)张千,便与我打扫书舍。明日那韩先生来时,着此人在书房中安下,早晚茶饮衣食,好生管待。老夫要与此人讲论经史。(诗云)肯学之人如末稻,不学之人如蒿草;懒学之人不足称,勤学之人国之宝。(下)


第三折

(净扮王正上。丑扮马求上)(净云)自家王府尹的孩儿,叫做王正。这个马推官的孩儿。叫做马求。一月前我父亲领一个门馆先生,姓韩字飞卿,在家。我今年十五岁也。则我六岁上读书,到如今九岁光阴,念了一本《百家姓》,颠倒烂熟的。俺父亲说我心坌哩。(丑云)自家马求,今年十四岁也。我上学读了八年光景,一本《蒙求》还有五板不曾记得,今日送我在你家读书。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曹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的,不知为何?(净云)跷蹊,自从师父到我家书堂里教书,也不作诗写字,镇日在我家后厅啼哭。口里念道:"小姐,小姐。"不知怎生。(丑云便是这等。我与师父做了几句门号。(净云)你念与我听。(丑云)我念你听: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日日要了天脩礼?我看他独言独语似魔风。每日看着你家后厅哭。他敢要入你姐姐黑窟笼。(净云)你做的不好,等我做一首长篇。(丑云)你做你做,也要念与我听。(净云)你听:上古天子重英豪,好把文章教尔曹。(丑云)这是旧的,不好。(净云)如今就是新的了:因咱年少失教训,请个门馆就家学。当日请到书房里。四书经典并不教。每日看着后厅哭,口题小姐女多娇。他是无饥无饱吃酒肉,嘻着贼脸前后瞧。若还看见我家柳眉姐,哭得他眼泪似尿浇。(丑云)师父敢待来也,咱家去罢。(同下)(正末上,云)小生自到老相公府堂中安下,一月有余。难得老相公待小生非轻,茶饭管待甚厚,终不称其心愿。不能勾得见小姐一面。小生有甚心情看书写字,朝夕只是想念小姐。几时得见你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迤逗的迟和疚命掩黄丘。休道是接连枝,谐比翼,甚时把俺这姻缘成就。但能勾及早承头,害则害甘心儿为他僝僽。

【醉春风】这些时遣兴不成诗,海日间消愁主对酒。梦魂中无处觅行云。俺那人这宅院里敢有?打?即渐的病患将成,饮食少进。刬的似水泄般不漏。(云)小生想念,但合眼便见小姐。我这一会身子有些困倦,我且歇息咱。(做睡科)(旦上,云)妾身柳眉儿,,闻知那个秀才在俺家书房中。我看他去。(做见科,云)秀才,间别无恙。(正末云)好女子也呵!(唱)

【迎仙客】稳称身玉压腰,高梳髻玉搔头,则见他背东风佯个瞅。美也饱看取袜如钧,受则下那腰似柳。(旦笑科)(正末唱)我见他欲沿含羞,则见他半掩着泥金袖。

(旦云)我回去也。(下)(正未醒科,云)我恰才梦寐之中。看见小姐,觉来可怎生不见了?(唱)

【白鹤子】这搭儿里厮撞着。俺两个便意相投,我见他恰行过这牡丹亭,又转过芍药圃蔷薇后。

【幺篇】风月心何日遂。云雨意几时休,怪的是这花梢上乳莺啼,恨的是这檐马儿东风骤。(带云)小姐,我这等想你,知他心里可是如何?(唱)

【普天乐】闷倚遍这翠屏山,香烬在泥金兽,妆镜世占弯畅断,银筝上宝雁横秋。斗帐掩篆烟浓,深被拥红云皱。雨打梨花黄昏后。不信到他不念这个儒流,题诗呵闲吟在绿窗,回诗呵羞临粉墙,待月呵独坐南楼。

(云)我手占一卦,看今日得见小姐么。(做祷祝科)(云)至灵至圣。至诚感应,圣人作易,幽赞神明,包罗万象,道合乾坤。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谨请袁天罡先生、李淳风先生,卦内先贤先圣,抛卦童子,掷卦仙郎,八八六十四卦内占一卦,三百八十四爻内占一爻,来意至诚,无不感应。单、单、单,拆、拆、拆,占得天地否卦。否者,闭塞也,其事不通,内有发生之意。先凶后吉。金钱也,你在这更。知他小姐在那里也,(唱)

【红绣鞋】钱也我自道你有姻缘成就,钱也谁承望你无倒断阻隔绸缪,钱也我不曾将那十万贯腰缠着上扬州。我还不了那风流债,干买下些个断畅愁,钱也则俺这眼中人何处有?

(王府尹上,云)老夫王府尹。自认韩飞卿秀才在我家中安下一月。老夫事忙,不曾与此人攀话。今日早间圣人见喜,赐与老夫十瓶御酒。老夫不敢自用,将着酒肴到书旁中与韩飞卿蹲酒论文,可早来到也。张千,报复去,说老夫在于门首。(张千报科,云)老爷来看相公哩。(正气云)老相公来了也。不中,我将这金钱且藏在书册中。(藏科)道有请。(见科,云)老相公,小生多蒙厚意。在此府上深扰也。(王府尹云)先生,老夫这几日家事忙,不曾探望先土,勿罪勿罪。(正末云)小生不敢。(王尉尹云)今日早间。圣人见喜,赐与老夫十瓶御酒。不敢自用。将来与先生同饮一杯。张千将酒采。飞卿满饮此杯。(正末云)小生有何德能,着老相公这等重意管待也。(唱)

【石榴花】这的是葡萄新酿出凉州,(王府尹云)先生满饮此杯。(正末唱)他那耻满捧着紫金瓯,(王府尹云)飞卿,此酒胜甘露醍醐。(正未唱)端的浓如春色酒如油。(王府尹云)飞卿,今日拚了沉醉方归。(正末唱)小生我则怕你醉后又迷入画阁重楼。(王府尹云)此酒香味各别。(正末唱)端的锦封未拆香光透。方知道汝阳角涎流,那里有翰林风月三千首,(王府尹)想古人云,扫愁帚,钧诗钩,信不虚也。(正末唱)枉下也这扫愁帚钓诗钩。

【斗鹌鹑】扫愁帚扫不了我郁情怀,钓诗钩钓不了我这风流的症候。(王府尹云)飞卿,省可里推辞,且饮一杯咱。(正末唱)小生也不敢推辞,(王府尹云)先生,好共歹再饮一杯。(正末唱)我则索勉强、勉强的到口。(王府尹云)此酒能消心间郁闷,解散客旅春愁。(正末唱)怕不待酒醉春风敬客愁,(带云)你怎知我这愁呵,(唱)似长江淹淹的不断流。(王府尹云)先生不饮酒,敢思乡么?(正末唱)小生也不为思乡。(王府尹云)既不为思乡,你莫不害酒么?(正末唱)小生也非干的这病酒。

(王府尹云)先生一向清减,是老夫家中物用不中么?(正末云)非也。(唱)

【上小楼】看下他这帘垂玉钩,更那香添金兽。(王府尹云)敢酒食肴馔不应口么?(正末唱)每日家满卓杯盘。诸般肴馔,百味珍羞。(王府尹云)先生为何清减了也?(正末唱)知他是怎生来,宽掩过春衫罗袖,正不知为何的恁般消瘦。

(王府尹云)据先生有经纶济世之才。补完天地之手,应过举,早晚除授,何故深思远虑如此。(正末唱)

【幺篇】我怕没经人纬地才,拿云握雾手。稳情取步入蟾宫,跳过龙门,占下鳌头。(王府尹云)先生既有如此般手段,为何忧形于色?(正末唱)我愁的是花发东墙,月暗西即,云迷楚蚰。(背科云)我若见小姐一面呵,(唱)便不做那状元郎,我可也不曾眉皱。(王府尹云)先生数日作甚么功课?(正未云)小生常习《周易》。(三府尹云)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的去处。老夫随喜观看咱。(做取书看。掉金钱私,云)书主掉下金钱未了也。(正末做慌科)(王府尹云)将这钱我看咱。这开元通宝金钱是我的。怎生得到这秀才手里来?好奇怪也。我试问这个秀才咱。先生,这开元通宝金钱,是圣人赐我的来,怎生得到你手里?你试说咱。(正末唱)

【满庭芳】好着我便趋前哎退后,这的是俺先人遗念。(王府尹云)谁遣与你来?(正末唱)是俺那祖上传留。(王府尹云)这开元通宝金钱,是圣人赐与我的,有谁人能勾?(正末唱)他道是开元通宝谁能勾,奉皇宣赐与公侯;都只为掉罨子驾交风友,到做下个脱稍儿燕侣莺俦。(王府尹云)可怎生这金钱落在你手里,其中必有暗昧也。(正末唱)相公你便休穷究,(王府尹云)兀那秀才?你从实的说。(正末唱)说着呵出乖弄丑,(王府尹云)你不说,此事干罢了那!(正末唱)题起来风雨替花愁。

(王府尹云)这金钱正是我的。我把与女孩儿带着,怎生能勾到这厮根前,必然是俺那妮子与这厮来。张千,唤出小姐来。(正末做跪科)(王府尹云)好也,可早招了也。(旦上,云)父亲,唤你孩儿有何事?(王府尹云)兀那泼贱人,你做的好勾当,这金钱我与你悬带着来,怎生到这厮手里?(旦云)您孩儿在九龙池上掉了来。(王府尹云)噤声,俺家三世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你是闺中女子,不习那针指女工,倒去学那辱门败户。你岂不闻女子无事不出闺门。夜行以烛,无烛则止。行不动尘。笑不露齿。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不启偏门,不有私语。在家习礼法,学针指。若嫁与人,和六亲,孝公婆,使宗族称羡,邻里矜夸。圣人云: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你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相窥,逾垣相从,国人皆贱之。你不学上古烈女,却做下这等勾当。小贱人,呸,你羞也不羞。(诗云)当日个襄王窈窕思贤才,赵贞女包土筑坟台。我则道你是个三贞九烈闺中女,呸,原来你是个辱门败户小奴胎。兀那小贱人,还不回绣房中去。(旦下)(指末科,云)好秀才也,你谦谦君子,看的好《周易》。韩飞卿,老夫待你非薄,你在我家中住了个月之期,吃用衣食,都是老夫的,你却这般报答我。你是个读书人,检书册与圣人对面,便好道君子不重则不威。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乱作胡为。这等无上下,无廉耻。我道你为何撞入后花园中,元来正怀着此事。(诗云)你本是寻芳误见女婵娟,推向花园拾翠钿。将这开元通宝传心事。你可是么一春常费买花钱。张千,与我将这厮高高吊将起来,我慢慢的问他。(做吊科)(贺知章上,云)小官贺知章。为因韩飞卿撺过卷子,此人文章不在李太白之下,圣人的命,则今,日便宣入朝,自有加官赐赏。张于报复。道有贺知章学士在于门首。(报科)(王府尹云)道有请。(见科)(王府尹云)学士此来有何事?(贺知章云)今日圣人见了韩飞卿卷子,说此人文章不在李太白之下,宣他入朝加官去哩。(王府尹云)住、住,学士不知,这厮欺吾太甚,有罪在身,难以恕饶。(贺知章云)老相公,这是圣语,非同小可,不得迟慢。(王府尹云)既是圣人的命,且饶他罪过。张千,放他下来。(贺知章云)老相公,飞卿他是君子儒,有何罪将他吊起来?(王府尹做打耳喑科)(贺知章云)小官尽知此柱,都在小官身上。飞卿兄弟,你可早两遭儿也。圣人宣你便须入朝。(正末云)不妨事。(唱)

【耍孩儿】几曾见偷香庭院里拿了韩寿,掷果的云阳内斩首,香乍私走的卓文君,就升仙桥上剐做骷髅。哎!险也!汉相如你涤器临邛市,秦弄玉吹箫跨凤楼,动不动君王行奏。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仗徒流。

(贺知章云)我与你成合秦晋之缘何如?(正末云)我若得官呵,(唱)

【煞尾】准备着迎亲庆喜筵,安排着拦门庆贺酒。(带云)我折桂枝回来呵,(唱)我来折你这晓风春日观音柳,道不的错分付了风流画眉的手。(下)(王府尹云)韩飞卿去了也。本待成亲柬,教他应举去,恐此人功名心懒堕,等他为了官,才招为婿。学士,这桩事全在你身上。(贺知章云)相公放心,小姐这亲事都在小官身上。老相公不必迟慢,便结彩楼,选日成亲。(诗云)也不须媒证结婚姻,指日佳人就此亲。(王府尹诗云)莫言一世儒冠误,方显文章可立身。(同下)


第四折

(冲末李太白上,诗云)长安市上酒为狂,沉香亭畔作文章。供奉翰林为学土,万古千年姓字香。老夫姓李,双名太白,生时母梦长庚星入怀,因以名之。天宝初年,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之事,天子赐食,亲手调羹。初号竹溪六逸,后为饮中八仙。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韩飞卿。此人文章不在小宫之下,自到京师,撺过卷子,在知章学士府第安下。此人在于九龙池上,带酒惹下是非,知章尽知详细,对小官分诉的明白。在圣人根前奏过,就奉圣命着小官与他加官赐赏,二来就着小官与他成此一门亲事。小官不敢久停久住,同贺知章走一遭去来,(诗云)圣天子选用贤良,文章士尽赴科场。韩飞卿状元及第,我与他成秦晋花烛洞房。(下)(王府尹同旦儿、梅香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老夫王府尹是也。谁想韩飞卿得了头名状元,我着知章学士保亲为媒,招状元为婿。今日结起彩楼,准备鼓乐,那新状元敢待来也。(正末同贺知章上,贺云)兄弟也,一举状元及第,可贺、可贺。(正末云)哥哥,我韩飞卿谁想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步蟾宫平地上青霄,脚下平登禹门一跃。簪花宫帽侧,挽辔骢马高。可知道金傍名标。谁请受五花诰。

(云)哥哥,兀那楼上为甚么动着乐声?(贺知章云)这个是彩楼,要招女婿的。(正末云)张千,说与那楼上的人去。(唱)

【沉醉东风】也不索频频的楼前动乐,谁知恁台吹箫。(贺知章云)贵公子家女孩儿抛绣球哩。(正未唱)紫丝鞭子内擎,绣球儿身边落,(云)哥哥,敢不是绣球儿?(贺知章云)兄弟,不是绣球是甚么?(正末唱)我觑的乱下风雹,(贺知章云)飞卿,这抛绣球儿的是王府尹的女孩儿。(正末唱)寄与他多情女艳娇,你着他别寻一个前程倒好。

(贺知章云)兄弟也,你当初为他这小姐,怎生般狂荡?今日我与保亲,你怎生这般古忔?(正末唱)

【乔牌儿】你个贺知章狂落保,(贺知章云)兄弟原来性格不一哩。(正末唱)不是这部飞卿性格拗。(贺知章云)小姐为你也曾耻辱来。(正末唱)想指那俏人儿神受爷操暴,(贺知章云)你知他为你受苦,你怎生不肯成亲?(正末唱)休将汉相如错送了。(贺知章云)你当初为这门亲事,将性命也不顾。今日老相公肯了,你还不去参拜丈人哩。(正末云)哥哥,恁兄弟平生不折腰于人。(唱)

【水仙子】他待生拆开碧桃花下凤鸾交,火烧了俺白玉楼头翡翠巢。(贺知章云)他今日倒陪缘房,招你为婿,(正末唱)他见我春风得意长安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婿招。(贺知章云)你休无礼。他是你泰山丈人,你是他门下女婿。他敢打你哩。(正末唱)一恁他官人每棒有千条。(梅香上,云)学士,飞卿既然不肯成亲呵。放他马头过去罢。(正末唱)小姐你便权休怪,(梅香云)当日个不得第呵,怎生般模样,刚则做了官,便别了姐妇不肯时也由得你。(正末唱)梅香你便且莫焦,(贺知章云)兄弟也,一门好亲事我就了罢。(正末云)小官欲要不成这门亲事,则怕破了丈人体面也。(唱)今日可便轮到我妆幺。

(李太白上,云)小官李太白是也。奉圣人的命。着新状元韩飞卿则今日去王府尹家为婿。可早天到也。接了马者。(张千云)牢坠镫。(见科)(李太白云)韩飞卿,听圣人的命,着你与王府尹女孩儿柳眉儿为婿,休得推辞,望阙谢了恩者。(正末云)小官并不敢推辞与王府尹为婿。(李太白云)状元过去拜你丈人。(正末云)既是圣人的命。成了这门亲事。丈人,受你女婿几拜。则被你吊杀我也,丈人。(王府尹云)则被你傲杀我也,女婿。(贺知章云)兄弟,你说平生不折腰于人,今日早一遭儿也。(李太白云)就请小姐土来行礼成了亲事,等我好回圣人话去。(梅香拥旦上,行礼、交杯科)(正末云)兀的不欢喜杀我也。(唱)

【雁儿落】今日个画堂中设酒肴。花烛下同喧笑。高擎着合卺杯,齐动着合欢乐。

【得胜令】呀,若不是前世宿缘招,焉能勾玉杵会蓝侨。(旦云)将酒来,妾身与状元同奉父亲一杯。(正末同旦跪科)(贺知章云)兄弟,你恰才说平生不折腰于人,可早两遭儿也。(正末唱)哎,你个贺学士休讥诮,我如今为新人当拜倒。(王府尹云)咱也回奉状元一杯。(做把盏科)(正末唱)你也恃不得官高,动不动将咱吊。我也赌不得心高,早两遭儿折下腰。(李太白云)韩飞卿,你夫妻二人望阙跪着,听圣人的命。因你对策称旨,加授翰林学士,别赐黄金五十斤,与夫人柳眉儿添妆。(诗云)则为你十年辛苦困寒窗,一举成名天下扬。金钱自可成亲眷,玉杵无烦问渺茫。京兆堂中添贵客,翰林院呈擢仙郎。嵩呼万岁齐天喜,拜舞丹墀谢圣皇。(正末同旦谢恩科)(唱)

【沽美酒】你道我韩飞卿意气豪,柳夫人缘分巧,淮承望恩赐黄金偏不少。越显得风流京兆,将眉黛好重描。

【太平令】这都是五十文开元通宝,成就下美夫妻三月桃夭。从今后一生荣耀,双双的齐眉到老。想草茅遇遭这圣朝,呀,知甚日报隆恩补报。

题目韩飞卿醉赶柳眉儿

正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赏析

【大石调】青杏子_悟迷世事饱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悟迷

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剪裁冰雪,追陪风月,管领莺花。

【归塞北】当日事,到此岂堪夸,气概自来诗酒客,风流平昔富豪家,两鬓与生华。

【初问口】云雨行为,雷霆声价,怪名儿到处里喧驰的大。没期程,无时霎,不如一笔都勾罢。

【怨别离】再不教魂梦反巫峡,莫燃香休剪发,柳户花门从潇洒,不再蹅,一任教人道情分寡。

【擂鼓体】也不怕薄母放讶掐,谙知得性格儿从来织下,颠不剌的相知不绻他,被莽壮儿的哥哥截替了咱。

【赚煞】休更道咱身边没撏剥,便有后半毛也不拔,活缋儿从他套共搨,沾泥絮怕甚狂风刮。唱道尘虑俱绝,兴来诗吟罢酒醒时茶。兀的不快活煞,乔公事心头再不罣。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秋暮村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