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明代〕
敕使召还都,争言新命殊。三朝皆报主,六典复司徒。
旧德今谁在,皇心古帝俱。最应边饷赖,西北壮规模。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揠苗助长
佚名 〔先秦〕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纪昀 〔清代〕
祭侄季明文
颜真卿 〔唐代〕
【双调】殿前欢_春据危阑,
薛昂夫 〔元代〕
【双调】新水令_辞官急流中
张养浩 〔元代〕
谒金门·留不得
孙光宪 〔五代〕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宋代〕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宋代〕
酒泉子·长忆西山
潘阆 〔宋代〕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妆
李珣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