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山青芙蓉美,水明俨如画,仙游岩洞水波间。临风慨叹遥想,周处当年斩蛟灵,长桥千载尤横跨。
解绶带投冠簪,归隐躬耕田间,黄鸡白酒渔樵社。陈登不复少壮豪,耳边再无功名噪。
注释
阳羡:今江苏宜兴,因境内有阳羡山而得名。词牌即是《踏莎行》曲调。
山秀芙蓉:形容阳羡山峦如花。
溪明罨(yǎn)画:常州宜兴有罨画溪,溪水明净。罨画:杂色彩画。
真游:犹仙游。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修行于此。
斩蛟灵:西晋阳羡人周处,年少时十分勇敢,曾于长桥下挥剑斩蛟,为乡里除害,传为佳话。
解组投簪(zān):解去绶带,投弃冠簪,指去官为民。
元龙:是三国名士陈登的字。
参考资料:
贺铸是词坛上一位怪杰,其生活际遇,其艺术风格,其内心世界都是复杂而多彩的。他有许多词都是写骚情艳思的,但这首《阳羡歌》却透露着隐逸之情,充满了沉郁悲愤之气。
宜兴,古称阳羡。贺铸晚年寓居苏州,杭州,常州一带,常常往来于宜兴等地,此篇想是晚年的作品。
上片写景为主,开首两句写山川秀丽。据地方志所载,阳羡境内有芙蓉山,罨画溪。罨画,原指彩画,以此名溪,想是此处风景美丽如画。这里不言“芙蓉山高,罨画溪明,”而颠倒为“山秀芙蓉,溪明罨画。”这就使得“芙蓉”、“罨画”均一语双关。它们既是地名,又是形容词修饰语,写山川如芙蓉如彩画般的美丽可人。“真游”一句写溶洞之美。“真游洞”即仙游洞之意;真,即仙。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修行于此。洞中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美丽非凡。面对青山,碧水,沧波……,于是有感而发,转而写人。“临风”二句用周处之典。周处,阳羡人,少孤,横行乡里,乡人把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合称三害。有人劝周处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种。周处上山杀虎,入水斩蛟,回来后知道原来乡人憎恶自己,于是翻然改过。后来在文学作品中常以斩蛟比喻勇敢行为。唐刘禹锡《壮士行》诗有句云:“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贺铸“临风”二句既有对周处的赞美,又有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慨想”二字传导出的感情是复杂的。
下片抒怀与“慨想”暗脉相通。组,印绶,即丝织的带子,古代用来佩印。“解组”,即辞去官职。“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也比喻弃官。“解组”三句是说自己辞官归隐,终日与渔人樵夫为伍,黄鸡白酒,作个买田置屋的田舍翁。结处以陈登自比。据《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记载,东汉人,陈登,字元龙。许汜见陈登,陈登自己睡大床,而让许汜睡下床。后刘备与许汜论天下英雄时,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责难许汜没有济世忧民之心,只知求田问舍,为个人打算。并且说,要是我的话,我要自己睡到百尺楼上,让你许汜睡在地上。此处贺铸借陈登说自己已不再有年青时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耳边也不再有功名利禄之语。这结句实则是反语,是壮志难酬的激愤之语。
这首词虽有山明水秀,虽有求田问舍,骨子里仍是沉郁一格。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一般认为,这首词很可能是贺铸初到宜兴时所作。贺铸五十八岁致仕客居苏州之后,经常来往于常州、宜兴一带。宜兴古称阳羡,所以贺铸改《踏莎行》为《阳羡歌》,作词抒发他致仕后落寞失志的情怀。
参考资料:
贺铸是词坛上一位怪杰,其生活际遇,其艺术风格,其内心世界都是复杂而多彩的。他有许多词都是写骚情艳思的,但这首《阳羡歌》却透露着隐逸之情,充满了沉郁悲愤之气。上片铺叙宜兴境内山水胜迹,下片反用三国陈登古典,貌似达观,内含悲愤,词意推进一层,又不蹈袭前人陈迹。
上片写景为主,词人先以从容整炼的四字对句铺写阳羡山水的秀丽。据地志所载,阳羡境内有芙蓉山、罨画溪。顾名思义,应是因山如芙蓉,溪似彩画而得名。词人在这里把本为“芙蓉山秀,罨画溪明”的句式改成“山秀芙蓉,溪明罨画”,除了平仄的原因之外,其用意当然不仅指一山一水,而是着意突出阳羡境内千岩竟秀、万壑争流之美境,给人以江山如画、美不胜收的感觉。
第三句写阳羡之溶洞。“真游”之真,即仙。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驻迹修行于此,故以“真游”目之。洞内石钟乳凝结,或垂或矗,洞穴嵌空邃深,曲折通幽,据说可以“步步势穿江底去”(方干《游张公洞寄陶校书》)。词人在“洞穴”之后缀以“沧波下”三字,写出了天工造化之奇,蕴味无穷。
四、五两句入人事。词人漫步在长桥之上,思接千载,不禁临风喟叹:当年斩蛟处的长桥,经历了近千年的凤风雨雨,如今依然横跨在河上;而轰轰烈烈、名震一时的英雄豪杰却如明日黄花,杳无踪迹,这不得不使“铁面刚棱古侠俦”(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贺铸》)的词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慨想”二句,虽有对周处的倾心赞誉,然而更多的却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限感慨。这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也为下片词人的抒怀埋下了伏线。
词的上片,首写美景,次言奇洞,终结以韵事,处处扣紧题目中的“阳羡”,可以说已经写得题无剩义。
过片抒怀。词人在上片歌咏阳羡溪山绝胜,夙称清美之后,承“慨想”之暗转,直接抒发他此时此地的心声。词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曾写《铸年五十八因病废得旨休致一绝寄呈姑苏毗陵诸友》一诗,其中有“求田问舍向吴津,欲著衰残老病身”的句子。这里,词人描述了挂冠归隐后那种黄鸡白酒、渔樵溪山、“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优游生活。应该说,这样的生活是与词人的夙志格格不入的。他年轻时曾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而四十年的从宦,却使他一步步认清了污浊、冷酷的政治现实。所以在这首词的最后,词人反用古典,写出了“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这貌似达观而实则悲愤的句子。词人在这里以陈元龙自比,却说“非复少时豪”,不但不反对别人的“求田问舍”,自己也“求田问舍”起来了,则不过是说反话。他慨叹自己再也没有少年时“刚肠愤激际,赤手缚豺虎”(《庆湖遗老诗集·留别龟山白禅老》)的豪气,再也不愿听到“金印锦衣耀闾里”(《诗集·子规行》)的功名话头。
这首词虽有山明水秀,虽有求田问舍,骨子里仍是沉郁一格,并显得有些许消极和妥协的意味。其实,作者当时正处在徽宗一朝,“鼠目獐头登要地,鸡鸣狗盗策奇功”(《诗集拾遗·题任氏传德集》),是整个北宋政治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词人此时的退隐,是痛感以自己短促的人生无法和强大的社会对抗而作出的违心的决定。正如古人所云:“非伏其身而勿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这首词在用典上很有自己的特点,严有翼《艺苑雌黄》谓:“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用其事者……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词人在篇末反用古典,除了具备上述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又多了一层转折。显示了自己经历了一个从“少时豪”到今天求“耳根清净”的痛苦变化,英雄末路,沉郁悲愤,能给人以更深的感受。
另外,从内容上来说。这首词已经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而把本来应在诗中表现的内容写进了词里。这说明词人对于东坡在词坛的革新是倾心拥护的,他力排众议,步武东坡,扩大了豪放词派在北宋后期词坛上的影响。
参考资料: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睟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