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过秦论

贾谊 贾谊〔两汉〕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乡 同:向)

  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下篇

  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译文

上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便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中篇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破坏宗庙,残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下篇
  秦朝兼并了诸侯,崤山以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横行天下。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桥梁封锁不住了,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篱笆一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崤山以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秦君之间互相不信任,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在这种时候,贤人智士会聚,有良将指挥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崤山以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德高望众而位居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来指挥东方诸侯新建的各国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在覆亡前夕没有做出挽救的措施。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形势危急而又势力微弱无人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叠足而立,不敢迈步,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2、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4、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2、宽厚而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因河为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迁徙之徒也 
古义:征发;今义:迁移搬家

9、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0、皆明智而忠信 
古义:聪明智慧;今义:通达事理

11、秦人开关延敌 
古义:打开函谷关;今义:开启和关闭,电子元件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衡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⑤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北,溃败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③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③自以为关中之固(固,险固的地势)
④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贤才)
⑤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④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四、一词多义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统率、指挥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规模

2、亡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巩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既、已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利润 
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胜利
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有利于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遗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给予,赠送

6、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尺码、尺度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规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谱写、创制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量、计算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推测、猜测
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通“渡”,过

7、因 
①因遗策《过秦论》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过秦论》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过秦论》凭借,依据,介词  

五、特殊句式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定语后置;…也,表判断)
4、余威震于殊俗(状语后置) 
5、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6、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7、锄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宾语前置句)
9、陈利兵而谁何 
10、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状语后置)
1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2、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13、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14、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15、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1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
17、铸以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

特点

文章主旨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写作特色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证方法。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象。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评价

  《过秦论》共有三篇。其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是第一篇。它最早附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末,列为第二篇;后来褚少孙补《史记》,又把它单独附在《陈涉世家》的篇末。《汉书》《文选》也都选录了这一篇。今传贾谊所撰专著《新书》,当由后人搜辑而成,对此文则明确标出它是三篇中的“上篇”。在《史》《汉》《新书》《文选》四部书中,本篇凡五见,文章字句颇有出入。

  从明、清到当代,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都选了这篇《过秦论》(上),因此前人对它的评语也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评它为“雄骏宏肆”,近人吴闿生在《古文范》的夹批中评它“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归纳大多数评论者的意见,主要说这篇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是古今第一篇气“盛”的文章。因此吴闿生的意见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从语言的角度看,所谓气盛的文章,多用排比句或对偶句,本篇固不例外(如第2段中从“于是六国之士”以下,先用一“有”字领起,贯穿下面三句,罗列了大量人名,就是排比句式;如“蒙故业”以下四句,每两句一对仗,就是对偶句式。也有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如开头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即是)。但这还只是从表面现象去理解。在古典散文名篇中,用排比句或对偶句的文章并不少,却不一定篇篇气盛。如孔稚圭的《北山移文》,造句或排或偶,比比皆是,然而读起来并不感到气很盛。可见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只是使文章气盛增加的因素之一,是属于外在的艺术技巧,而不是主要因素。

  本篇之所以以气盛为特点而传诵不朽,之所以使人觉得有说服力,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最主要的,即这篇文章虽是说理文,其中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用叙事来说理,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现象,同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个特点为什么就能使文章读起来有气势呢?关键在于:一、作者既能用概括扼要的笔墨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让读者感到短短一篇文章竟然包涵了这许多东西,自然觉得文章饱满充沛,读起来思路自然而然跟着作者的笔锋走,那当然会显得气“盛”了;二、贾谊对秦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叙述是很有条理的,上来抓住一条纵的线,即从秦孝公之兴到秦王朝之亡,始终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先后的;而对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某一点,又突出地加以铺陈发挥,使人不仅看到“线”,还看到“线”上的一个个用浓墨重彩着重描述的“点”。于是你不由自主地会顺着作者所安排的次序往下推,往下读,他不中断,你就不能中断,他不节外生枝,你就不能旁及其余。因此,这也给人带来了气盛的感觉。

  第二个使读者感到文章气盛的原因,亦即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点: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1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下面第2、第4、第5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所谓“铺张扬厉”,主要就是指的这一类句子。这样,气势自然就充沛了,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咄咄逼人,读起来有劲头,有说服力,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这是由于作者本人原是一位辞赋作家的缘故。作为作家,贾谊不仅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作为作品,《过秦论》同样具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还有第三个原因,也是这篇文章所具有的第三个特点,即作者用全篇对比到底的手法写出了他的论点。对比手法并没有什么希奇,而本篇精彩处却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而文章气盛的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前三段,主要写三个方面:一、秦国世世代代有野心;二、秦国实力愈来愈强大;三、由于靠实力,秦国统一天下并不很难。第1段着重写有野心,第2段着重写有实力,第3段兼而写之。全篇的铺排和对比都从这三方面入手,把具体事实贯穿进去,用概括的语言勾画出大的轮廓来,使叙述的内容有了倾向性,有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如说“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和第3段结束处写“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等等,都是极写秦之野心和实力,极写得天下并不难。与此同时,作者也写了另一方面,如“四君”“九国之师”“六国之士”等等,愈写对方强大也就愈反衬秦之强大,这是烘云托月的手法。但我们却感到:愈写秦之强大,就愈见秦之骄横愚昧;愈写秦之自信太强,就愈见秦之主观片面;愈写秦之野心极大,就愈见秦之眼光短浅。作者虽处处叙而不论,却处处为最后一段的议论在“蓄势”。这样的文章,读起来自然感到饱满酣畅了。

  第3段开头只说了九个字:“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这当然是事实。但也并非一点可写的事都没有。可是作者不准备在这里多费笔墨,只把那一条贯穿于秦之各个时期的纵线画出来就够了。从行文方面来说,一篇气盛的文章也不能一点不喘息。第3段开头的十几个字,就给全篇形成一个短暂的停顿。明代古文家归有光就说过,这是“如人吐气”(见归有光《评点史记》)。我们固然不能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硬要在一气呵成的文章里安插一个“气口”;但文章写到这里,自然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如人吐气”,还是必要的,也是学写作的人应予注意的。(或许此文作者的版本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位于第三段初。)

  第3段写秦始皇:野心与实力,兼而写之。但第3段与第2段还不一样。第2段是用正反对比手法两面写,第3段却全从正面写,把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愈写愈足,愈写愈神气。甚至到了第4段开头处,还要找补两句:“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吴闿生夹批:“再加二句,十分酣恣。”这就像给皮球或车轮打气,打到最大限度,再加上两下,自然球胎或轮胎就非爆裂不可了。然后一下子反跌下来,改从陈涉方面写起,却又处处对陈涉寓褒于贬,这就更加写出秦之灭亡实有自取其祸之道了。

  最末一段是“论”和“断”,仍用对比手法把几个方面综合到一起,然后得出结论,即所谓“断”。为了使结论下得郑重,于是又把秦重新提起总说一遍,才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尾。文章须能放能收,能开能合,始见本领。贾谊在这篇杰作中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金圣叹在《才子古文》(历朝部分)卷二中对本篇加批语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这是说得相当扼要的。

  这篇文章在当时确实起了好影响。贾谊作为士大夫,固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为汉王朝出谋划策;但他却能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力量,认识到秦王朝灭亡的关键在于失掉民心和过分迷信武力,封建统治者野心大而虐待人民,终于被人民灭亡。有了这个认识,统治阶级才开始考虑如何缓和社会矛盾,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这才说明农民起义真正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有了贾谊这一番描绘,汉朝的皇帝才能真正总结秦代由盛而衰、由强而弱的经验教训。

  总结:《过秦论》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旧分上中下三篇,其实本是一篇,最广为流传的《过秦论》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它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种过失。中篇指出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本来处在很好的形势中,但秦始皇并没有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时,也不能改正原先的过失,终致国家倾覆。《过秦论》的下篇后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的时候,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也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但是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闭”,子婴孤立无亲,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 ▲

创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简析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至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之后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施行正确的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文章行文采用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多运用对比手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文在当时起到积极的社会作用,也是千年来政论文的名篇。▲

贾谊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猜您喜欢
赏析

【中吕】红绣鞋 春景

吴西逸吴西逸 〔元代〕

  杨柳岸秋千高架,梨花院仕女双丫,玉纤轻按小琵琶。花明春富贵,响玉
交加,东风人信马。 山居
  蕨薇嫩山林趣味,桑麻富田野生涯,市喧声不到衡扉。绿香春酒瓮,红润晓
花枝,日高眠未起。 春醉
  红叱拨轻总宝,紫葡萄满泛金钟,寻芳人在小帘栊。倚风同笑傲,对月唱
玲珑,清闲可意种。 忆西湖
  花院小低低朱户,酒旗摇簇簇香车,市桥官柳暗西湖。杯浮金潋滟,寺现玉
浮图,莺花谁是主? 自况
  万顷烟霞归路,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蓝田堪种玉,鲁酒可操觚,
东风供睡足。

赏析

【越调】寨儿令_九日登高过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九日登高

过柳洲,唤兰舟,长空雁声啼暮愁。樽俎风流,笑语温柔,乘兴的三瓯。带黄花人质红楼,整乌纱自笑白头。归期何太晚,醉舞老来羞。幽,谁唱楚天秋?

游春即景二首

蔌绛纱,按红牙,金鞍半攲玉面马。仙洞青霞,老树乌鸦,山一点暮天涯。翠交加夹竹桃花,锦模糊照水山茶。闹竿儿乔傀儡,舰船上小琵琶。他,醉卧美人家。锦水笺,绣鞍鞯,曲江醉题三坠鞭。帘底婵娟,月下姻缘,此地遇神仙。有花有酒梁园,无风无雨春天。盈盈小玉梅,稳稳戗金船。偏,收向断桥边。

湖上春行

桃雨晴,柳风轻,西湖六桥如画屏。岩溜冷冷,樵斧丁丁,松下倚山僧。陈朝老桧重荣,苏堤渔唱新声。竹阑金琐碎,花貌玉娉婷。行,同上冷泉亭。

晚凉即席

玳瑁筵,鹧鸪天,一篇六幺十四弦。石漱冰泉,且满琼田,歌舞斗婵娟。并头湖上白莲,双飞花下红鹓。画图金地山,粉黛玉天仙。船,移向柳阴边。

赏析

【双调】折桂令_村庵即事掩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村庵即事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崔闲斋元帅席上

绣帘开语燕呢喃,柳眼青娇,杏脸红酣。春日迟迟,香风淡淡,相府潭潭。环粉黛犀梳玉辔,引儿孙竹马青衫。坐客江南,妙舞清歌,阔论高谈。

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容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梅友元帅席间

拂冰弦慢拈轻拢,一种天姿,占断芳丛。额点宫黄,眉横晚翠,脸晕春红。歌夜月琉璃酒钟,隔香风翡翠帘栊。殢杀吟翁,柳暗花浓,玉暖香融。

读史有感二首

剑空弹月下高歌,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箫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沧浪可以濯缨,叹千里波波,两鬓星星。遁迹林泉,甘心畎亩,罢念功名。青门外芸瓜邵平,白云边垂钩严陵。潮落沙汀,月转林坰,午醉方醒。

秋夜闺思

剔残灯数尽寒更,自别了鸳鸯,谁更卿卿?竹影疏棂,蛩声废井,桂子闲庭。淹泪眼羞看画屏,瘦人儿不似丹青。盼杀多情,远信休凭,好梦难成。

进歌者秀英

海棠娇杨柳纤腰,眼转秋波,睑晕春潮。檀板轻敲,冰弦初奏,彩扇低招。倾城倾国越西子梨梨枣枣,行云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橙剖并刀,酒捧金蕉。烂醉东风,受用良宵。

疏斋学士自长沙归

望仙华十二芙蓉,夜醉长沙,晓过吴松。税驾星坛,题诗玉井,挂剑琳宫。鹤唳黄云半空,雁来红叶西风。秋兴谁同?绝唱仙童,相伴疏翁。

湖上怀古,次疏斋学土韵

柳驼腰系我舟差,趁夜雪归鸿,暮苑啼鸦。绿树秋千,青山钟鼓,画防琵琶。铜雀台边破瓦,金鱼池上残花。谁见繁华?采药仙翁,卖酒人家。

秋思

菊花枝还为谁黄?数尽归期,过了重阳。锦字传情,琼簪留恨,绣枕遗香。夜月冷金钗凤凰,晓霜寒翠被鸳鸯。想像高唐,萦损柔肠,梦见才郎。

春伯

托香腮微困春纤,绣线慵拈,宝篆羞添。往事墙头,情人梦里,旧恨眉尖。梨花谢春光荏苒,晓莺啼酒病淹渐。燕语雕檐,满院杨花,不卷珠帘。

红梅次试斋学士韵

寿阳妆何似环儿?快传语花神,换却南枝。血点冰梢,丹涂玉脸,酒晕琼姿。拼花下何郎醉死,误庄前崔护题诗。倚树多时,长笛声中,万点胭脂。

秋日海棠一

沉香亭上幽欢,甚陶令篱边,月惨风酸。燕子来时,梧桐老去,锦树花攒。照银烛春宵苦短,惜疏林秋夜漫漫。樽俎团圞,破帽西风,华屋金盘。

次韵秋怀

问山人索价何高?岁晚江空,兴动书巢。古桂寒香,残芦老絮,病叶红绡。愁倦容呜呜洞箫,对西风恋恋绨袍。往事徒劳,两鬓秋霜,万里云涛。

西湖怀古

飞来何处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诗筒。古寺啼猿,晴山舞风,废井藏龙。人已去梅花旧家,客重来柳树西风。一笑相逢,天竺门前,合涧桥东。

王一山席上题壁二首

扫诗愁满壁龙蛇,壮气凭陵,醉眼横斜。脱帽临风,停杯问月,往事伤嗟。范蠡归湖是也,子牙发迹迟些、笑杀豪杰,花谢还开,酒尽重赊。醉厌厌良夜迢迢,记席上樽前,酒令诗条。锦树围香,花灯夺昼,金屋藏娇。碧水冷西施弄瓢,紫云深秦女吹箫。占得春饶,莺怕歌喉,柳妒蛮腰。

湖上即事叠韵

锦江头一掬清愁,回首盟鸥,杨柳汀洲。俊友吴钩,晴秋楚岫,退叟齐丘。赋远游黄州竹楼,泛中流翠袖兰舟。檀口歌讴,玉手藏阄诗酒觥筹,邂逅绸缎,醉后相留。

桃花菊

怪黄花厌我清贫,老圃秋容,丹脸偷匀。前度刘郎,东篱陶令,邂逅寒温。延寿客秋凤酒樽,想佳人春日庄门。笑问东君:费尽金钱,占醉红裙。

鉴湖小集

写《黄庭》换得白鹅,旧酒犹香,小玉能歌。命友南山,怀人北海,遁世东坡。昨日春今日秋清闲在我,百年人千年调烦恼由他!乐事无多,良夜如何?去了朱颜,还再来么?

酸斋学士席上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

石塘道中

雨依微天淡云阴,有客徜徉,缓辔登临。老树危亭,平津短棹,远店疏砧。傲尘世山无古今,避风波鸥自浮沉。霜后园林,万绿枝头,一点黄金。

松江怀古

解征衣便可濯缨,小小西湖,总是诗情。天际浮图,云间旧隐,水上新亭。负重名陆家弟兄,泛轻舟何处高僧?老鹤长鸣,翠柳堤边,白苎风生。

肃斋赵使君致仕归

杏花村酒满葫芦,记竹马相迎,郊外先驱。清献家风,渊明归兴,尽自欢娱。荣故里名香二疏,播廉声恩在三衢。教子读书,黄卷青灯,玉带金鱼。

三衢平山亭

倚阑于云与山平,一勺甘泉,四面虚亭。隐隐浮图,层层罨画,小小蓬瀛。随月去长空雁影,唤秋来高树蝉声。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峰峰。

海棠

看佳人富贵天姿,点染胭脂,消得新诗。笑倚红妆,轻弹银烛,满引金卮。伴庭院黄昏燕子,叹风流天宝环儿。老过花时,谁恨无香?我爱垂丝。

次韵

唤西施伴我西游,客路依依,烟水悠悠。翠树啼鹃,青天旅雁,白雪盟鸥。人倚梨花病酒,月明杨柳维舟。试上层楼,绿满江南,红褪春愁。

湖上即事

倚高寒渺渺愁余,昨夜南楼,今日西湖。柳影浮图,岩阿杜宇,酒病相如。留客醉山花解舞,寄离愁云雁能书。笑倩谁扶?风动瑶筝,月满冰壶。

元夜宴集

绿窗纱银烛梅花,有美人兮,不御铅华。妆镜羞鸾,娇眉敛翠,巧髻盘鸦。可喜娘春纤过茶,风流煞真字续麻。共饮流霞,月转西楼,不记还家。

游龙源寺

问行人何处龙源?古路萦幡,细水蜿蜒。柳耳垂阴,花心困雨,树顶摩天。借居士蒲团坐禅,对幽人松麈谈玄。诗债留连,百巧黄鹏,一曲新蝉。

莲花道中

洗黄尘照眼沧浪,古道依依,暮色苍苍。远寺松篁,谁家桃李?旧日柴桑。红袖倚低低院墙,白莲开小小林塘。过客徜徉,题罢新诗,立尽斜阳。

赏析

杂剧·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李唐宾李唐宾 〔明代〕

楔子

(冲末扮任继图引正旦李氏上,云)小生姓任名继图,字道统,本贯西蜀人也。浑家姓李名云英,乃故丞相李林甫之孙女。小生攻习诗书,兼通武艺,有同堂朋友哥舒翰,守御西蕃,遣使临门。取小生参赞军事,小生则索走一遭去。浑家,你在家中权时过遣,我到彼处建立功业,博得一官半职,还来与你同享富贵,有何不可?(正旦云)男儿,你去不争,目今安禄山作乱,人不顾生,倘有不测,教妾一身,如之奈何?(任继图云)浑家不知,自古修文演武,取功名于乱世,终不然恋酒贪花,堕却壮志。从来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时称我平生之愿,腰金衣紫,荫子封妻,荣显乡闾,也是好事。浑家休得阻当,小生便索登程也。(正旦云)男儿既然坚意要去进取功名,一路上小心在意者!(唱)

【仙吕】【赏花时】雨泪流红翠袖斑,锦被分香凤枕闲。无计锁雕鞍,江空岁晚,何处问平安!(同下)


第一折

(外扮牛尚书同张千上,云)老夫尚书牛僧孺是也。从天子幸蜀,有一女子李云英,乃李林甫孙女,被军中所掳。他说原有夫主,老夫收留在家,夫人每每劝我纳为侍妾。老夫想来,冠至敝不可弃之于足。履虽新不可加之于首。此女相门之家,纳之为妾,此心安忍?因此认为义女,教俺亲生女孩儿金哥拜为姐姐,就学他针指女工。待云英家信通时,还他夫妇完聚;若他丈夫没了,就与他嫁个良婿,岂非阴骘?今日俺夫人大慈寺中烧香去,左右,收拾轿马,一同小姐随侍夫人走一遭去来。(下)(正旦引梅香上,云)妾身丈夫任继图。前往西蕃,进取功名。自他去后,有安禄山作乱,陷了长安,天子幸蜀,妾身被军中所掳。幸得牛尚书收买妾身,留养府中,以为义女,教他女孩儿拜妾身为姐姐。虽是坐享富贵,则夫妇分离,不知音耗,这烦恼如之奈何!目今春间天道,花柳争妍,对此美景良辰,越添离别之苦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镜破钗分,粉消香褪,萦力寸。酒美花新,总是思家恨。

【混江龙】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闷恹恹人闲白昼,静巉巉门掩青春。白鹦鹉频传花外语,锦鸳鸯将避柳边人。啭晓日莺声恰恰,舞香风蝶翅纷纷。映楼阁青山隐隐,漾池塘绿水粼粼。过节序偏增感叹,对莺花谩自伤神。桃似火,草铺茵,歌声歇,笑声频。则为我眼中不见意中人,因此上今春不灭前春闷。流泪眼桃花脸瘦,锁愁肠杨柳眉颦。(云)当日妾身不合容他去了,致有今日也呵!(唱)

【油葫芦】悔杀当初不自忖,轻将罗袂分,今日个锦笺无路托鸿鳞。我如今瘦岩岩腰减罗裙褪,他那里急煎煎人远大涯近。昨日是秋,今日是春。叹光阴有尽情难尽,无计觅行云。

【天下乐】可正是一样相思两断魂,青也波春,断送了人,叹孤身恰如飞絮滚。虚飘飘离乱人,孤另另多病身,对轻风憔悴损。

【那吒令】琼梳插绿云,显青天月痕;湘裙荡晓云,污春衫酒痕;鲛绡翦素云,揾啼妆旧痕。打叠起心上愁,拽扎起眉尖恨,虽则是强点朱唇。(梅香云)姐姐,快来着些!(卜儿扮老夫人上)(正旦云)母亲,您孩儿到也。(行科)(唱)

【鹊踏枝】随侍着母亲,去游春,列两行侍妾丫环,簇拥定绣毂雕轮。虞候们行得来大紧,早来到耸青霄金碧山门。(虚下)

(任继图上,云)小生任继图,自参哥舒翰军事,离家不久,安禄山作乱,残破京师,天子幸蜀。小生家眷存亡,未知下落,每日愁思。今安禄山被擒,天下大定,至尊还京,小生方得还家。今往大慈寺过,权且歇马,约着友人花卿之子花仲清,来此同游。怎么还不见来?小生见佛殿在侧,粉壁光净,口占一词,词寄[木兰花慢],以写思家离别之怀。(做写科,词云)等闲离别,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落花风絮,杜鹃啼血伤春去。过客愁闻,伫立东风欲断魂。小生不留姓字,写了出门,还候花仲清咱。(下)(卜儿同正旦上,云)点上灯烛来,待我烧香也。(正旦出佛殿,做行廊下科,云)前面行的那秀才,看他模样,好与我男儿一般。向我前试认咱。(任继图云)我寻花仲清去来。(正旦唱)

【寄生草】是何处风流客,谁家年少人?他转回廊忙把身躯褪,我隔雕栏不敢题名问,他出山门不肯回头认。莫不是游仙梦里乍相逢,多管是武陵溪畔曾相近。

(云)俺母亲等去烧香,索去点上灯烛来。(做点灯科,云)请夫人上香。(做见诗科)(唱)

【金盏儿】字体草连真,词句煞清新。包藏着四海三江闷,走龙蛇笔阵起烟云。(带云)莫不是我男儿么?(唱)看时频滴泪,读罢暗消魂。可恰才题句客,兀的不傒幸杀断肠人!(带云)这字体好似俺男儿的。(唱)

【醉中天】这书学宗秦汉摹唐晋。这笔阵流三峡扫千军。好与俺男儿字逼真,一点画从头儿认,字法儿不差了半分。既传芳信,不题名却为何因?(云)虽然如此,天下人写的字多有一般的,未审是与不是,索和一首,若是俺丈夫见了,必寻我也。我试写在此咱。(唱)

【后庭花】捻霜毫诉事因,别夫君又几春。思往事浑如梦,恨不的上青山便化身。拂绰了驻间尘,(云)我依着他韵,也做一首咱。(唱)待酬前韵,两三行字体匀,说当年夫妇恩。愿儿夫亲见闻,任傍人胡议论。

【青哥儿】也是我一旨、一言难尽,泼残生进退、进退无门,恰便似月待圆花待春。想当日阮肇刘展,采约寻真,花雨香云?隔断凡尘。尚儿自笙歌迎入,画堂春,他也有姻缘分。

(云)写完了。试念咱。(词云)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绝,烽火相连。雁帖鱼书谁与传。

身如柳絮,沾泥不复随风去。杜宇愁闻,啼断思乡怨女魂。(卜儿云)殿上烧香咱。(卜儿见正旦写词,怒科,云)云英,你是裙钗女流之辈,何故赓和他人词章,岂不出丑?(正旦云)母汞,孩儿见此词与俺丈夫任继图写的无异。以此和一首在后面。倘若真个是俺男儿,他必来寻妾身也。(唱)

【赚煞】听孩儿诉衷情,休嗔忿,(卜儿云)你是个女孩儿,题诗恐怕旁人耻笑。(正旦唱)有共他每笑哂,非是荒淫惹外人。(卜儿云)你题甚诗?(正旦唱)这词又不是道春情子曰诗云,暗伤神,雨泪纷纷,低首无言听处分。(卜儿怒云)虽然如此,你是女子,赓和他人词章,是何体面?(正旦云)母亲息怒,孩儿再不敢了也。(唱)则今日从朝至昏,不离分寸,酩子里向晚妆楼,目断楚台云。(同下)


第二折

(外扮花仲清上,云)小生乃节度使李光远手下偏将花卿之子花仲清是也。从小随父亲习学兵法,自诛逆贼段子章,累建大功,朝廷不蒙重用,以此闲居。小生有友人任继图,此人乃饱学才子,因哥舒翰请他参赞军事,不意禄山作乱,回至家中,妻子被掳,家计一空。此人发志,与小生至此,同应科举。适间同至邮亭,小生马要饮水,以此落后了,只索纵马赶他去咱。(下)(任继图上,云)小生任继图,到此大慈寺中歇马,壁间写下一词释闷。回至家中,妻女已被掳去,不知存亡。小生想来,夫妻会合聚散,自有定数,愁之何益?目今朝廷开文武科场,凭着我胸中万卷文章,且鏖战一番,若得一官半职,以显父母,岂不美哉?适同友人花仲清约至此寺中,借一禅房安下候选。待之久矣,不见他来,且往禅房下安歇去咱。(下)(正旦同小旦引梅香上,云)秋风飒飒,落叶飘飘。秋间天道,刮起这般大风,越感动我思乡烦恼。妹子,你看是好大风也呵!(唱)

【正官】【端正好】荐新凉,消残暑,落行云顷刻须臾。翻江搅海惊涛怒,摇脱秋林木。

【滚绣球】荡岸芦,撼庭竹,送长江片帆归去,动群山万籁喧呼。他翻手云,覆手雨,没定指性儿难据,乱纷纷败叶凋梧。则为你分开丹凤难成侣,吹断征鸿不寄书,使离人感叹嗟吁。

(云)妹子,这风有贵贱大小。(小旦云)姐姐,这风怎么有贵贱大小?(正旦唱)

【倘秀才】有一等入椒桂穿洞房的似大王般敬伏,有一等扬腐儒起陋巷的以庶民比喻。他也曾感动思乡汉高祖,催张翰,忆纯鲈,休官出帝都。(小旦云)姐姐这风真个大哩(正旦唱)

【滚绣球】卷三层屋上茅,度儿声砧上杵,飕、飕、飕,吹散了一天烟雾,送扁舟飘荡江湖。破黄金菊蕊开,坠胭脂枫叶舞,向深山落花满路。去时节长则是向东南巽位藏伏。入罗帏冷清清勾引动怀怨闺中女。渡关河寒凛凛徯落杀思归塞下夫,惊起老树啼乌。(做风吹梧叶科,正旦拾叶云)妹子,你看怎生风吹一片叶子来?我与你将描笔儿写一首诗在上,天若可怜,借这大风吹这叶儿上诗到家,教俺丈夫知我音耗咱。(小旦云)姐姐,这千山万水,怎能勾到那里也!(正旦题诗科,诗云)试翠敛蛾眉,为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作相思字。此字不书名,此字不书纸。书在秋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情人,为我相思死。天下薄情人,不解相思意。有情与薄情,知他落何地。(做手拈叶子,对天祝告科,云)风呵,可怜见妾身流落他乡,愿借一阵知人心解人意慈悲好风,吹这叶子到俺儿夫行去。(唱)

【倘秀才】风呵!你略停止呼号怒容咱告覆,暂定息那颠狂性听咱嘱付,休信他刚道雌雄楚宋玉。敢劳你吹嘘力,相寻他飘荡的那儿夫,是必与离人做主。

(云)风呵,你是必听我分付来(唱)

【呆骨朵】你与我起青萍一阵阵吹将去,到天涯只在斯须。休恋他醉琼姬歌扇桃花,休摇动搅离人空庭翠竹。休入桃源洞,休过章台路。递一叶起商飚梧叶儿,恰便似寄青鸾肠断书。

(云)风呵,兀的不侯傒杀人也!方才撼山拔树,飞沙走石般起,投至央及你,可倒定息了。我想来,天意多管是嘱付不到,你不肯吹这叶子去,只索再嘱付你咱。(唱)

【叨叨令】你管他送胡笳声断城头暮,休道他搅旌旗影动边城戍。休恋他逐歌声罗绮筵前舞,休从他传花信桃李园中入。你是吹来也么哥,是吹来也么哥,直吹到受凄凉鳏寡儿夫行驻。

(云)你看,一阵大风起也。(唱)

【伴读书】顺手儿吹将去,一叶儿随风度。刮马儿也似回头不知处,谢天公肯念俺离人苦。飘然有似神灵助,旋起阶除。

【笑和尚】忽、忽、忽,似神仙鸣佩琚,飕、飕、飕,似列子登云路,疏、疏、疏,王吉玎珰檐马儿声不住。嗤、嗤、嗤,鸣纸窗,吸、吸、吸,度天衢,刷、刷、刷,坠落斜阳暮。

(云)四季之中,风虽一般,中间有各别处。妹子,你听我说这四季风与你听咱。(唱)

【三煞】到春来向楼台度歌声轻敲檀板黄金缕,入庭院扇和气香引琼浆白玉壶。园花鸣条,溪河解冻,柳叫青摇,桃萼红舒。花飞锦机,草偃青苔,梅落琼酥。帘垂槛曲,寒料峭透罗厨。

(小旦云)姐姐,这夏天风可是如何?(正旦唱)

【二煞】到夏来竹床枕簟凉生处,茶罢轩窗梦觉余。波皱鱼鳞,扇摇蝉翼,香袅龙涎,帘漾虾须。水面相牵荷蒂,池头远递莲香,波心摇落荷珠。凉生院宇,送微雨出云衢。

(小旦云)这秋冬可是怎生?(正旦唱)

【煞尾】到秋来啾啾响和蛩吟絮,飒飒吹斜雁影孤。感动秋声八月初,采扇题清班婕好,对景悲秋宋大夫。江上纷纷折败芦,田内潇潇偃禾黍。则送流萤入座隅,积渐雕零岸柳疏,荏苒荷盘老柄枯,飘尽丹枫落井梧。女怨凄凉滴泪珠,悲向晚窗忆征旅。到冬来羊角呼号最狠毒,走石飞沙满路途。透入毡帘酒力徂,寒助冰霜透体肤,袅尽清香冷篆炉。凛冽严凝挂冰箸,刮面穿衣怎遮护?四季中间无日无,惟有秋深更凄楚。怎当他,协和芭蕉夜窗雨。(同下)


第三折

(任继图上,云)恰才迎候友人花仲清,至邮亭徘徊半晌,尚不见来,不免在寺中消遣去咱。(入廊下,见叶科,云)这里怎生有一片叶子从空飞将下来?我拾起来看波。(做拾叶科,云)多管是那一个知我失了浑家,故作此诗。想天与姻缘,夫妻必有完聚的日子。我且上殿去游玩咱。(做上殿,看壁上和诗科,云)这诗是我昔日题下词章,又有人赓和在后。这一段姻缘,须有着落。且回禅堂中歇息去来。(诗云)正是牢落空门叹索居,姻缘他日竟何如。天涯游子多羁思,肠断梧桐叶上书。(下)(牛尚书上,云)老夫牛僧孺是也。目今文武状元及第,这两个状元,都也生得好表人物。俺那金哥孩儿长成了,待结彩楼,等状元游街时抛绣球,接丝鞭,求取佳配。这义女云英孩儿是姐姐,索教夫人尽问他,一来看他有守志的心也无,二来先及其疏,后及其亲,礼也。索请夫人商议。夫人在那里?(卜儿、正旦、小旦同上)(正旦云)妾身自与儿夫分离,至今三载,音信杳无。虽在此坐享富贵,眉头心上,一点相思,甚日放的下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粉悴脂憔,闷恹恹暗伤怀抱,困腾腾划损眉梢。画堂深,朱户悄,雁书不到。情绪萧条,影儿孤,镜鸾羞照。

【醉春风】人去玉箫闲,云深外凤杳。梦魂无夜不关山,何日是了,了。长则是锦被捞笼,绮窗嗟叹,书楼凝眺。

(小旦云)姐姐,母亲唤哩,须索去见来。(见科)(正旦云)母亲,唤妾身有何言语?(卜儿云)孩儿,唤你有句言语和你商量,趁你年少,寻个良婿与你,心下如何?(正旦唱)

【迎仙客】老尊亲错见了,失节罪难逃,妾身况兼年纪小。(云)我想雁有雌雄一对,没了一个,再不入群,永为孤雁。(唱)若婿了再求婿,这是人不如鸟。母亲意下量度,(云)我是个相门之女,再嫁事于人。(唱)则恐被傍人笑。

(带云)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唱)

【红绣鞋】一来是先王礼教,二来是唐宰相根苗,(卜儿云)今日主张不从,再休后悔。(正旦唱)弦断无心觅鸾胶。(卜儿云)你敢待守丈夫的消耗么?(正旦唱)芳心悬玉杵,旧约在蓝桥,哎!则我个云英怎生便嫁了?

(卜儿云)父亲搭盖彩楼,教你同金哥妹子共求佳配。你是他姐姐,索先问你。若实有守志的心呵,也随的你。教你引金哥妹子登彩楼抛绣球,你心下如何?(正旦云)母亲言者当也。(卜儿云)既然如此,就劳你和金哥妹妹添妆则个。(正旦云)妹子添妆罢,越显的十分颜色也呵!(唱)

【普天乐】玉娉婷,新梳掠,曲弯弯柳眉青浅,香馥馥桃脸红娇。腰肢一捻轻,举止十分俏,便似画真儿描不成如花貌。有三般儿比并妖娆,(卜儿云)是那三般儿?(正旦唱)若耶溪西施戏瓢,九龙池玉环斗草,凤凰台秦女吹箫。

(云)夫人,教小姐登楼去也。(卜儿云)老相公,俺且回后堂中去来。(先下)(正旦引小旦上楼科,云)好彩楼也呵!(唱)

【上小楼】这彩偻百尺其高,势压着南山北岳。六曲阑干,四面帘栊,一片旌旄。彩扇交,锦帐飘,余珠错落,盼望他娇滴滴袅香风玉人来到。(小旦云)姐姐。你扶我上彩楼去来。(做上楼科)(正旦唱)

【幺篇】倩人扶登玉梯,似天仙下九霄。兰麝氤氲。环珮玎珰,绣幕飘飖。准备了,等待著长安年少,但不知那新状元有甚些风调。

(外作鼓乐迎二状元科)(正末云)我兄弟二人得了文武状元,今日夸官,这是甚么人家,结起彩楼了也?(正旦唱)

【脱布衫】喷香风扑鼻葡萄,揭青天聒耳笙箫。列翠袖金钗两行,光绰绰从人争导。

【小梁州】烟袅金炉宝篆烧,傍云锦衣飘,群仙引领下青霄。忙传报,蹀躞马蹄遥。

(云)妹子,你看状元来了也。(唱)

【幺篇】雀屏银烛相辉耀,隐芙蓉绣褥光摇。重奏乐,人欢笑,六街喧闹,春色醉仙桃。(任做见正旦掉眼科)(正旦云)你看这状元,赴了琼林宴也。(唱)

【石榴花】状元微醉据鞍轿,猩血锦宫袍。嘶风缓辔玉骢骄,猛抬头觑着多娇。(小旦抛绣球下科)(正旦云)看绣球哩!(任继图云)山妻未知下落,若贪富贵,乃不义之人也。(做不接科)(正旦唱)见状元高点玉鞭梢,似踌躇待接还抛。既然他有意来推凋,又索别打那英豪。

【斗鹌鹑】再寻个凤友鸾交,分甚么文强武弱。(正旦看外科)(唱)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双两好。有福分先夺春风翡翠巢,(小旦打着花状元递丝鞭科)(正旦云)妹子,后面状元接了丝鞭也。(唱)美姻缘天凑巧。成就了锦片前程,常则是同欢到老。

【耍孩儿】欢声鼎沸长安道,得志当今贵豪。小登科接着大登科,播荣名喧满皇朝。始知学乃身之宝,惟有读书人最高。宫花斜插乌纱帽,紫袍称体,金带垂腰。

(末指旦,云)这个妇人,好似我的浑家。(旦云)这个状元好面熟也呵!(唱)

【三煞】那状元意迟迟点着玉鞭,不转睛厮觑着。(带云)这状元是俺男儿也呵!(唱)扑簌簌泪点儿腮边落。他形容好似俺亲夫婿,欲待相亲又恐错认了。不敢分明道,知他真心儿认我,莫不是有意儿相调?(各做意儿科)(正旦唱)

【二煞】这状元慢加鞭催玉騣,那状元故徘徊将宝镫挑,我倚栏纵目频瞻眺。莫不是老天旨念离人苦,今日街头厮抹着?(任做仔细认科)(正旦唱)那状元临去也金鞭袅。他口儿里作念,意儿里斟酌。(带云)妹子,下去见父亲母亲去来。(唱)

【煞尾】一星星告与父母,好共歹从他窨约。那状元多是张京兆,若得相逢把黛眉扫。(同下)


第四折

(牛尚书同夫人上,云)姻缘姻缘,事非偶然。当朝有文武状元游街,教金哥女孩儿抛绣球,接丝鞭。先打着文状元,踌躇一回,把鞭梢挡住绣球;第二打着武状元,接了丝鞭,成其佳配。有义女云英,对老夫言道,文状元与他男儿一般模样。这状元觑着云英,两意徘徊,勒马相觑,似有厮认之意,彼各快快而回。老夫想来容易,今日是吉日良辰,取状元过门与金哥女孩儿成亲,就请那文状元为送客,席上教云英出来行礼,便知端的。左右那里?大排筵会,请状元过门者!(做接科)(任继图上,云)小官任继图,一举及第。昨日武状元游街,有牛尚书家中小姐,在彩楼上抛下绣球,打着小生。小生想,失了浑家,未知下落,挡住绣球,策马过了。比后打着武状元,成其姻眷。此日小生望见楼上一女子,好似小官失了的浑家。此女亦觑着小生,眷恋不已。四目相盼,各有厮认之意。想他是牛尚书府第,不敢造次,又恐错认,今日荷蒙尚书请小官为送客,伴着花状元。左右,接了马者。(正旦上,云)今日金哥妹子成亲,状元过门,父亲唤妾身行礼相见,索走一遭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华堂褥隐绣芙蓉。似锦妆成桃源仙洞。这状元簪花在玉殿前,那状元折桂在月宫中。孔雀屏风,今日个已高中。

【驻马听】和羽流宫,一派笙歌彻太空;烹龙炮凤,满堂罗绮霭香风。想当初云英不利广寒宫,裴航空作游仙梦。只今日蓝桥路不通,玄霜玉杵成何用?(正旦与任见科)(背云)这个状元,好似俺男儿也。(唱)

【乔牌儿】都只在嫣然笑一中,偷把幽情送。他含颦不语把肩儿竦,推将宝带松。

(任继图低问云)浑家缘何在此?(正旦云)原来果然是我丈夫。(唱)

【沉醉东风】为兵戈担惊受恐,折夫妻断梗飘蓬。泣枕鸳,悲衾凤,谁知道这搭儿重逢。犹道相看是梦中,捱了些凄凉万种。

(牛尚书怒云)状元,你是个读书人,怎生不知礼?小女乃裙钗女流,与你有何亲故?(任同旦跪科,云)小生自往西蕃,安禄山作乱,残破京师,浑家李氏被掳,不知去向。秋间在大慈寺中安下,以待科举入场,在壁间吟和词章,是浑家所作。小生又于廊下拾得梧桐叶儿,叶上有诗一首,亦是浑家所作,小生锦囊收贮,常揣在怀内。不料今日荷蒙相公收留在宅上,此恩难报也。(牛尚书问正旦,云)缘何你去寺中吟和词章来?(正旦云)我跟随母亲烧香去来,见壁上字体似男儿所作,以此吟和来。(牛尚书云)梧叶上的诗有么?(正旦云)曾有来。(任继图云)因何至此?(正旦唱)

【川拨棹】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逃命出枪尖剑锋,谢大恩人厮敬重。

(牛尚书云)你是女子,何故题诗在梧叶上?况这深沉院宇,谁与你寄将出去?那时你又不知状元下落,中间岂无别情?(正旦唱)

【七弟兄】当日正女功,于撏着绣绒,画楼中,忽闻听远院琴三弄。离鸾别凤恨匆匆,泪双垂把不住乡心动。

【梅花酒】倚栏杆数断鸿,起阵狂风,吹落梧桐,飘入帘栊。手亲题一首诗,写离恨在其中。为家乡信未通,题待罢告天公,替雁帖当鱼封。风卷起入长空,任南北与西东。

【收江南】呀!我则道风吹一去杳无踪,似题红叶出深宫,泪痕相映墨痕浓。喜今朝再逢,想昨宵魂梦与君同。

(牛尚书云)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我便做你的丈人,也做得过。请同花状元并居东床,着你团圆。大排筵宴,做个庆喜的筵席者!(众拜,成礼科)(正旦唱)

【鸳鸯煞】我则道凉宵衾枕无人共,谁承望洞房花烛笙歌送。乐事重重,喜气融融。畅道人月团圆,鱼水和同,依旧的举案齐眉,到老相陪奉。若不是这一叶梧桐,险些儿失落了半世夫妻旧恩宠。(任继图诗云)夫妻守节事堪怜,仗义施恩宰相贤。金榜挂名双及第,洞房花烛两团圆。

题目任继图天配凤鸾交

正名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赏析 注释 译文

万年欢·春思

史达祖史达祖 〔宋代〕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残雪。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
赏析 注释 译文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李煜 〔五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赏析

菩萨蛮

李好古李好古 〔宋代〕

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绿珠娇小儿。
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
赏析

念奴娇(冬日赏菊次前韵)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霜风初过,正仙吏微吟,诗喉清咽。静对南山真赏处,秋后一亭花月。翠簇香裀,光摇金胜,玉女肌凝雪。花有黄白相间。寒城无伴,烂然还自奇绝。
况有凫_朋来,拚金钱都罄,晚酣留客。应笑陶潜孤负了,多少傲霜余色。鲸饮方豪,龙吟未已,更著雕胡设。清欢无限,醉归犹记前说。
赏析

愁倚阑(又名春光好)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人好远,路能长。奈思量。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
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 2023 库百古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