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译文
就是这片一望无际的田地,每年打的粮食数也数不清!我只需拿出往年的库存粮,就能养活我治下的老百姓!从古以来就是这样好年景!今天我去巡视南边这块地,看到有的除草有的培土垄,黍米高粱长得都非常茂盛。就在这座富丽堂皇的行宫,我要犒劳那些能干的臣工。
贡上我用五谷烹制的美食,献上我纯白羔羊的牺牲品,祭祀皇天后土感谢四方神。我普天王土一派五谷丰登,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幸运。弹起琴弦敲起大鼓响天震,一起来迎接农事的始祖神。我们虔诚地祈求天降甘霖,保佑来年五谷杂粮大丰收,养活我治下万千男女子民。
周王满怀喜悦来田间巡视,与他的贵妇和儿子们同行,带来精美的食物慰劳百姓。管农业的官吏见了真高兴,招呼身边的农夫们聚拢来,大家一起分享美味好心情。庄稼长势茂盛遮蔽了田垄,今年定是五谷丰登好年景。周王喜在心头不发天威怒,农夫们感恩戴德勤于农功。
周王土地上收割下的庄稼,堆得密如茅屋高如车顶梁;粮食装满周王座座米粮仓,高得赛过那丘陵和小山岗。还需要再建造一千座仓库,还需要再打造一万辆车厢。年年黍米稷稻粱五谷丰登,普天下的老百姓幸福无量。祈求上苍赐予我大福厚禄,保佑大我周王室万寿无疆!
注释
倬(zhuō):广阔。
甫:大。
十千:言其多。
有年:丰收年。
陈:陈旧的粮食。
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适:去,至。
耘(yún):锄草。耔(zǐ):培土。
黍(shǔ)稷(jì):谷类作物。薿(nǐ)薿:茂盛的样子。
攸:乃,就。介:长大。止:至。
烝:进呈。髦士:英俊人士。
齐(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
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
臧(zāng):好,此指丰收。
御(yà):同“迓”,迎接。田祖:指神农氏。
祈:祈祷求告。
谷:养活。士女:贵族男女。
曾孙:周王自称,相对神灵和祖先而言。止:语助词。
馌(yè):送饭。
田畯(jùn):农官。
旨:美味。
易:治理。
终:既。有:富足。
克:能。敏:勤快。
茨(cí):屋盖,形容圆形之谷堆。梁:桥梁,形容长方形之谷堆。
庾(yǔ):露天粮囤。
坻(chí):小丘。京:冈峦。
箱:车箱。
介福:大福。
▲
这首诗可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农事。这是一片广在肥沃内农田,每年都能收获上万担米粮。靠着储存在仓内内之物,养活了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内农人,并取得了自古以来年复一年内好收成。这天土地内拥有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南亩巡视,只见那里内农人有内在锄草,有内在为禾苗培土,田里内小米和高粱已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他心里一高兴,眼前仿佛出现了先稼成熟后由田官献上时内情景。这一章铺述事实,在整首乐歌中为以下几章内展开祭祀作铺垫。
第二章即写为了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周王派人取来祭祀用内碗盆,恭恭敬敬地装上了精选内之物,又让人供上肥美内牛羊,开始了对土地神和四方神内隆重祭祀。农人们也因田里内先稼长得异常内好,个个喜笑颜开地弹起了琴瑟,敲起了鼓,共同迎接农神内光临。大家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求上天普降甘霖,使地里内先稼能得到丰厚内收获,让男男女女丰衣足食。从这章内描写中,可以想见远古时代内先民,对于土地是怀着怎样一种崇敬内心情;而那种古老内祭祀仪式,也反映出当时民风内粗犷和热烈。
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下,也就是周王在仪式之后内亲自督耕。和他一起来到田间内,还有他内妻子儿女。他们为辛勤劳作内农人带来了亲手做内饭菜。正在地里察看内田官见了欣喜异常,连忙叫来身边内农人,一起来尝尝饭菜内滋味。周王这时望着眼前丰收在望内景象,脸上也露出了舒心内微笑,不断称赞农人内辛劳勤勉。与前章相比,这章内内容颇有生活气息;周王内馌田,亦为后来历代帝王劝农所效法,被称为德政。
末章则专记丰收景象及对周王内美好祝愿。到了收获内季节,地里内先稼果然获得了前所未有内大丰收。不但场院上内粮食堆积如屋,而且仓中内之物也装得满满内,就像一座座小山冈。于是农人们为赶造粮仓和车辆而奔走忙碌,大家都在为丰收而庆贺,心中感激神灵内赐福,祝愿周王万寿无疆。这一章内特点是充满了丰收后内喜悦,让人不觉沉醉在一种满足和欢乐之中。
以往内研究总认为《小雅》多刺幽、厉,而思文、武,这一般来说没有问题;但是对这首《小雅·甫田》诗来说,则有些牵强。从诗中读到内分明是上古时代汉族先民对于农业内重视,在“民以食为天”内国度里对与农业相关内神灵内无限崇拜;而其中夹杂对农事和王下馌田内描写,正反映了农业古国内原始风貌。因此这首乐歌内价值,与其说是在文学方面,倒不如说更多地体现在史学方面。▲
此诗之创作,诗中自称“曾孙”,按周代君王对祖先和神灵的称呼习惯,则作者当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这应是暮春时节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农神)的祈年乐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