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笑苏季子,未足称英俊。雒阳二顷田,不佩六国印。
当世多贤豪,斯言岂足信。于君太学髦,文才冠诸生。
怅然感时危,遂𬒳曼胡缨。乍领射声兵,南都已沦倾。
芒鞋走浙东,千山万水里。饥从猛虎食,暮向鸢巢止。
召对越王宫,虞沙四面起。间道复西来,潜身入吴市。
崎岖赭山渡,迫阨三江垒。七月出云间,苍茫东海湾。
孤帆依北斗,几日到舟山。海水咸如汁,海涛触舟急。
日夜白浪翻,蛟龙为君泣。濒死达关中,关中事不同。
平虞奉降表,虞兵入行宫。途穷复下海,两月愁艨艟。
七闽尽左衽,一身安所容。攀崖更北走,满地皆山戎。
归家二载馀,阔绝无音书。故人久相念,命驾问何如。
君家本华胄,高门遍朱紫。囷仓禾百廛,趋走僮千指。
侍妾裁罗纨,中厨脍鲂鲤。更有龙山园,池亭风景繁。
水声穿北户,花色荫南轩。有琴复有书,足以安丘壑。
身有处士名,不失素封乐。何用轻此生,久试波涛恶。
不辞风波恶,不避干戈患。敝屣弃田园,孤游凌汗漫。
乃知鸿鹄怀,燕雀安能伴。君看张子房,不爱万金家。
身为王者师,名与天壤俱。所贵烈士心,旷然自超卓。
是道何足臧,愿君大其学。异日封侯贵,黄金为带时。
知君心不疑,无使鲁连疑。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